第13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几秒钟后,贺明达的脸绿了,磕磕绊绊道:“我是不是…你们…你不早说…我的意思是……”
  “好在他不像米尔顿、是个行走的醋坛子。”李维拍拍贺明达,“但咱们还是谨言慎行,我请你吃饭。”
  “不用了,不用了。”
  贺明达疯狂挠头,再切换回联邦语时,对德莱顿说:“李维上大学时可腼腆了,平均每天和别人说话不超过一句。”
  德莱顿:“……”
  **
  三人一狗走进奥古斯特俱乐部。
  有个女孩站在建筑物门口发传单:“有人想要加入bsi边界研究项目吗?我们会定时举办和里世界相关的讲座、研讨会、以及实验讨论,有时也会放映某些与主题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
  “你好。”李维上前问,“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个名叫米尔顿·哈耶克的人?”
  “哈耶克教授?”女孩抬起头,热情地说,“他在!今天刚好有他的讲座,你们想听吗?”
  李维和贺明达对视一眼:“讲座什么时候开始?”
  “已经开始了,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前往前面的106号房间。”
  事到临头,贺明达又有点犹豫了,拽拽李维的衣服说:“要不算了,李维,他一直没联系我们,就说明不想见我们。”
  “但你不亲眼见到他,又怎么能确定他还活着呢?”
  贺明达张口结舌:“可是,他在做讲座啊?”
  “也许有人冒名顶替,这种事我见得多了。”李维推了他一把,“走吧,我们过去看一眼。”
  贺明达在前面踉跄行走,心中充满了恐惧和好奇:该说不愧是学法的人吗?李维去做了什么工作,能经常见到冒充他人的现象?
  他没注意到,落在后面的李维压低声音对德莱顿说:“待会就能确定米尔顿和里世界有没有关系了。我希望没有,否则我们就得连着加两次班,却拿不到一分加班费。”
  “不要紧,如果情况不紧急,我们可以先回n市,再以公务的名义飞回来。”德莱顿停顿了一下,又说,“我更奇怪你是怎么做到‘平均每天和别人说话不超过一句’的?”
  李维语塞:“……贺明达数学不好。”
  “他不是学理工科的亚洲人吗?”
  “对,但是数学不好。”
  “……”
  米尔顿·哈耶克是个棕发棕眼的白人,相貌英俊,气场很强,容易给人留下固执、自信、不好沟通的第一印象。
  意料之外的是,他是个很受欢迎的学者,讲座进行到一半时,教室里坐满了人,座椅后面和走廊中也站着密密麻麻的听众,本次讲座是有关里世界的,但演讲的内容却和李维所熟悉知识的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讲的东西李维一点都没听说过。
  “……里世界,这个词最早由某些神话学家和都市传说研究者使用,指代一个隐匿在我们现实之下,但遵循不同规则的世界。但在学术语境下,我们或许可以给它一个更严谨的定义——在现行社会认知框架之外,但可能通过特定条件进入或感知的现实维度。
  “从社会学的视角上看,现实的稳定依赖于人类的集体共识,法律、身份、货币等事物,都只不过是建立在认同基础上的虚拟现实,而如果出现足够极端的情况,例如国家崩溃、身份彻底消失、群体认知瓦解等等,个体便可能进入一个与主流现实完全不兼容的边界,这是否意味着,有人已经身处里世界,只是我们无法察觉?”
  德莱顿没听懂,问李维:“他是什么意思?”
  在李维回答“我也不知道”之前,前面的一个听众回过头,不满地说:“你们来听讲座都不提前做功课吗?这可是由米尔顿·哈耶克教授提出的21世纪最伟大的理论,我们人类能否战胜里世界,全看该理论是否能够得到联邦政府的重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