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3 / 3)
许多人误以为他信奉孔子之道,实则不然。他真正信奉的,是自己的理念与判断。
他并不认同“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这样的旧礼教。在他看来,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不过是束缚女性自由与发展的枷锁。
因此,在他的书院中,也招收了不少聪慧伶俐的小姑娘。
起初,那些男孩们被这些女孩的出现吓了一跳。毕竟《礼记内则》中曾言:“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但很快,这些女孩便用自己的才华与努力,证明了她们完全有资格站在书院的讲堂上,与男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玲珑偶尔也会亲自来到书院,为这些女孩们授课,教她们什么是女子真正应当掌握的知识与能力。
她坚信,世间本无男女之别,所谓的女子不如男子,不过是某些人为了巩固权力而刻意压制女性、制造的谎言。
“所以,男子能做到的,我们不仅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玲珑站在讲台上,神情坚定而自信。她并非天生博学多才,而是因为她的伴侣始终支持她学习,从不限制她的行动与思想。
“将军,我们真的可以吗?”一些女孩从小被灌输要温顺听话、恪守妇道的观念,对自我价值尚存疑虑。
她们从小被教导:女子十岁不出闺门,由女师教以婉娩柔和、听从长辈;学习纺麻织布、烹饪祭祀之礼,为将来嫁人做准备。十五岁行笄礼,二十岁出嫁,若有变故,最迟也不过二十三岁便要嫁为人妇。(出自《礼记内则》)
这便是她们原本注定要走的道路,一条由母辈走过的、满是辛酸与无奈的血泪之路。
只因她们生为女子,便注定没有选择的权利。婚嫁的对象由父亲决定,她们只能顺从,不得有丝毫怨言。
然而,进入书院后,她们第一次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将军告诉她们,这一切都是错误的。
但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成蟜与玲珑深知这一点,他们愿意用一代、两代,甚至三代的时间,去慢慢改变这个根深蒂固的旧世界。
嬴政对此并未表示反对,毕竟,成蟜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这种教育方式的可行性——玲珑便是最成功的例子,她被培养得如此出色,足以成为所有女孩的榜样。
“你们当然可以做到,我都可以,为什么你们不行?”玲珑语气坚定而温柔,“能够进入这座书院,本身就是对你们才华与潜力的认可。” ↑返回顶部↑
他并不认同“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这样的旧礼教。在他看来,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不过是束缚女性自由与发展的枷锁。
因此,在他的书院中,也招收了不少聪慧伶俐的小姑娘。
起初,那些男孩们被这些女孩的出现吓了一跳。毕竟《礼记内则》中曾言:“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但很快,这些女孩便用自己的才华与努力,证明了她们完全有资格站在书院的讲堂上,与男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玲珑偶尔也会亲自来到书院,为这些女孩们授课,教她们什么是女子真正应当掌握的知识与能力。
她坚信,世间本无男女之别,所谓的女子不如男子,不过是某些人为了巩固权力而刻意压制女性、制造的谎言。
“所以,男子能做到的,我们不仅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玲珑站在讲台上,神情坚定而自信。她并非天生博学多才,而是因为她的伴侣始终支持她学习,从不限制她的行动与思想。
“将军,我们真的可以吗?”一些女孩从小被灌输要温顺听话、恪守妇道的观念,对自我价值尚存疑虑。
她们从小被教导:女子十岁不出闺门,由女师教以婉娩柔和、听从长辈;学习纺麻织布、烹饪祭祀之礼,为将来嫁人做准备。十五岁行笄礼,二十岁出嫁,若有变故,最迟也不过二十三岁便要嫁为人妇。(出自《礼记内则》)
这便是她们原本注定要走的道路,一条由母辈走过的、满是辛酸与无奈的血泪之路。
只因她们生为女子,便注定没有选择的权利。婚嫁的对象由父亲决定,她们只能顺从,不得有丝毫怨言。
然而,进入书院后,她们第一次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将军告诉她们,这一切都是错误的。
但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成蟜与玲珑深知这一点,他们愿意用一代、两代,甚至三代的时间,去慢慢改变这个根深蒂固的旧世界。
嬴政对此并未表示反对,毕竟,成蟜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这种教育方式的可行性——玲珑便是最成功的例子,她被培养得如此出色,足以成为所有女孩的榜样。
“你们当然可以做到,我都可以,为什么你们不行?”玲珑语气坚定而温柔,“能够进入这座书院,本身就是对你们才华与潜力的认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