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第2节(3 / 4)
闵氏终没能忍住,哼道,“弱不禁风的,也就摆着好看了。”
罗氏给手镯掩在袖里,不好意思地看着常氏,拉着她说道,“今儿人太多,可能是气闷着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等回头咱们再详说。”
“可不是,我刚也憋闷得很呢。”常氏应付道。
说话间,崔家的马车先来了,崔兰愔由崔兰亭扶着勉强往这边福礼道了别,跟在常氏和董氏身后上了马车,礼数上让人无可指摘。
男子们都在下马桥东处等着,康王四个说笑着等自家马车过来。
“看四弟哪日方便出宫,咱几个在我府上聚一回。”康王朝端王问道。
却没等来端王的回应,转头看去,端王转了头往左侧望着出神,顺着他的眼神看过去,康王不由一笑,少抬了些音量,“四弟知道那是哪家么?”
端王这才回神,对上康王和安王了然的眼神,掩饰地挺直了身板儿,故作不知道,“大哥说的是?”
康王宽厚地笑着,“那是武安伯崔家的女眷,水红裙那位从没见往外走动,该是崔家大房的小姐。”
“刚是孟家在相看她么?”边上安王问道。
“估计是给孟怀宗相看,可惜了。”康王叹道。
端王眼里不免带了怜意,康王在他肩头拍了下,“也不是多难得的,等大哥帮你留意更好的。”
端王只管推他道,“车来了,大嫂往这儿望呢。”
迎脸两队马车过来,却是康王府和卫王府的马车同时到了。
一直半眯着眼抱臂立那里的卫王先一步上前,临上马车前,潦草地朝三人拱了下手,错眼间,人已闪身上了马车,从头至尾也没给一句话。
望着扬长而去的马车,康王皱眉道,“老二小时候不这样啊,现怎么这样古怪左性了。”
第3章 窘迫冒雨去请安
常氏叫崔兰亭去同董氏一车,崔兰愔就知道她有话要说。
等马车驶离了皇城,常氏脸带歉意地解释道,“刚孟家的意思你该知道了吧?前两日孟家就托人来问我,只你病着,你爹娘又做不得你的主,我就没过去说,哪成想孟家这样等不得,在宫门口就……你信大伯娘,事前我真不知道……”
这话她信,崔兰愔遂笑道,“这还用说么,我大伯娘做事从来四角俱全,岂会那等行事。”
常氏听的受用,亲昵地握住她的手,“还是愔姐儿最知我,要是亭姐有你一半立得起我要省多少心。”
崔兰愔只管笑着没再接话。
二房和常氏虽不少私心,却也知道轻重,起码不会于众目睽睽下落人口实。
当年崔兰愔祖父崔信去了,她祖母谭氏怀着遗腹子,虽太医保证必是男孩儿,太祖母朱氏却以怕奶娃娃承爵空有爵位没有实差,崔家
会因久不在朝而没落的理由,让二房做出了“绝不和大房分家,无论何时都要看顾大房”的承诺,做主叫大房将武安伯爵位让给了崔信的二弟崔传。
崔信和谭氏成亲多年无子,怀谭晟的时候,崔传已有了崔冕和崔昘两子,崔信走了,谭氏带着幼子很难支撑门庭,怎也要靠二房一门帮扶,谭氏只得咬牙应了。
可惜崔传和崔冕父子经营了两代不进反退,宣宁帝登基后逐渐削弱了五军都督府的权级,到这会儿五军都督府只剩管理军户屯田了,崔冕现在五军都督府领着都督佥事的职,虽是正三品却无甚实权,只摆着好看罢了。
三年前鞑喇兵临燕城,宣宁帝率朝南归陪都应城,燕城的宅子铺子就不值钱了,满城的宅子铺子都在脱手,世家大户等得,崔家等不得,只能稀烂便宜价出手了。
迁都途中一路混乱,崔家又被抢了一遭,等到了应城,崔家两房的资财已失了多半,面上的鲜亮都维持不住了。
这样的情况下,崔家二房在大房面前是有些心虚的,这三年来,有事时二房都会找过来商量,再不是在燕城时的自做主张了。 ↑返回顶部↑
罗氏给手镯掩在袖里,不好意思地看着常氏,拉着她说道,“今儿人太多,可能是气闷着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等回头咱们再详说。”
“可不是,我刚也憋闷得很呢。”常氏应付道。
说话间,崔家的马车先来了,崔兰愔由崔兰亭扶着勉强往这边福礼道了别,跟在常氏和董氏身后上了马车,礼数上让人无可指摘。
男子们都在下马桥东处等着,康王四个说笑着等自家马车过来。
“看四弟哪日方便出宫,咱几个在我府上聚一回。”康王朝端王问道。
却没等来端王的回应,转头看去,端王转了头往左侧望着出神,顺着他的眼神看过去,康王不由一笑,少抬了些音量,“四弟知道那是哪家么?”
端王这才回神,对上康王和安王了然的眼神,掩饰地挺直了身板儿,故作不知道,“大哥说的是?”
康王宽厚地笑着,“那是武安伯崔家的女眷,水红裙那位从没见往外走动,该是崔家大房的小姐。”
“刚是孟家在相看她么?”边上安王问道。
“估计是给孟怀宗相看,可惜了。”康王叹道。
端王眼里不免带了怜意,康王在他肩头拍了下,“也不是多难得的,等大哥帮你留意更好的。”
端王只管推他道,“车来了,大嫂往这儿望呢。”
迎脸两队马车过来,却是康王府和卫王府的马车同时到了。
一直半眯着眼抱臂立那里的卫王先一步上前,临上马车前,潦草地朝三人拱了下手,错眼间,人已闪身上了马车,从头至尾也没给一句话。
望着扬长而去的马车,康王皱眉道,“老二小时候不这样啊,现怎么这样古怪左性了。”
第3章 窘迫冒雨去请安
常氏叫崔兰亭去同董氏一车,崔兰愔就知道她有话要说。
等马车驶离了皇城,常氏脸带歉意地解释道,“刚孟家的意思你该知道了吧?前两日孟家就托人来问我,只你病着,你爹娘又做不得你的主,我就没过去说,哪成想孟家这样等不得,在宫门口就……你信大伯娘,事前我真不知道……”
这话她信,崔兰愔遂笑道,“这还用说么,我大伯娘做事从来四角俱全,岂会那等行事。”
常氏听的受用,亲昵地握住她的手,“还是愔姐儿最知我,要是亭姐有你一半立得起我要省多少心。”
崔兰愔只管笑着没再接话。
二房和常氏虽不少私心,却也知道轻重,起码不会于众目睽睽下落人口实。
当年崔兰愔祖父崔信去了,她祖母谭氏怀着遗腹子,虽太医保证必是男孩儿,太祖母朱氏却以怕奶娃娃承爵空有爵位没有实差,崔家
会因久不在朝而没落的理由,让二房做出了“绝不和大房分家,无论何时都要看顾大房”的承诺,做主叫大房将武安伯爵位让给了崔信的二弟崔传。
崔信和谭氏成亲多年无子,怀谭晟的时候,崔传已有了崔冕和崔昘两子,崔信走了,谭氏带着幼子很难支撑门庭,怎也要靠二房一门帮扶,谭氏只得咬牙应了。
可惜崔传和崔冕父子经营了两代不进反退,宣宁帝登基后逐渐削弱了五军都督府的权级,到这会儿五军都督府只剩管理军户屯田了,崔冕现在五军都督府领着都督佥事的职,虽是正三品却无甚实权,只摆着好看罢了。
三年前鞑喇兵临燕城,宣宁帝率朝南归陪都应城,燕城的宅子铺子就不值钱了,满城的宅子铺子都在脱手,世家大户等得,崔家等不得,只能稀烂便宜价出手了。
迁都途中一路混乱,崔家又被抢了一遭,等到了应城,崔家两房的资财已失了多半,面上的鲜亮都维持不住了。
这样的情况下,崔家二房在大房面前是有些心虚的,这三年来,有事时二房都会找过来商量,再不是在燕城时的自做主张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