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呼风唤雨 第13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曹孟德或比张郃更厉害些,只是此人枭雄,不可用之。”陈昭低声补充,“且曹孟德水平十分不定,忽高忽低。”
  高的时候以少胜多,低的时候被人以少胜多。
  陈昭在这惦记怎么敲袁绍墙角,袁绍已出马,拔剑指陈昭骂道:“汝名为汉臣,实为反贼。自成一国,无圣旨而改税、举士,可见反心。今日吾当讨伐逆贼,以定天下!”
  “汝阉宦遗丑,袁隗依附十常侍,后又引狼入室,董卓乃汝家引入洛阳,汉家天下实亡于汝手。汝长我三十岁,三十年苟且偷安,今还敢在我面前犬吠,不知羞耻!”陈昭哈哈大笑,特意强调了“三十年”这个词。
  陈昭一十有八,袁绍四十有七,可不就是大了足足三十岁。
  论起骂人,陈昭的水平可是久经天下士人磨砺,骂她的文章摞起来比箭楼还高,陈昭偶尔看看,熟读文章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是此时交战的惯例了,双方都要讲究一个师出有名,虽说谁都心知肚明就是利益争夺,可终究要补一层道貌岸然的皮。
  只是陈昭平日看那些阴阳怪气骂她的文章看习惯了,不痛不痒。袁绍却是头一次被人这么指着鼻子骂,他出生大族,昔日董卓对他也只是威胁,而没有指着鼻子骂过他,今日却被当着大军把脸皮踩了个干净,气得袁绍面红耳赤,当下就要恼羞成怒。
  “哼,牙尖嘴利。”曹操出声替袁绍解围。
  陈昭早就等着曹操出声,当即大喊:“汝父在此,何不来见过老父!”
  士卒顺着命令从身后把曹嵩推出来。
  曹操刚要发怒,以为陈昭戏弄他,忽然又想到自己那舍不得钱财的亲爹还在琅琊,定睛一看,陈昭身侧正两腿打哆嗦的人岂非正是他亲爹曹嵩?
  远远看到曹操,曹嵩也顾不上什么维护儿子威严,他本来也没什么骨气,立刻就两腿打哆嗦大喊:“儿啊,快快救救为父!”
  曹操深吸一口气。
  先前他征讨董卓之时并写信劝说父亲来投靠他,可那时候曹嵩惦记着他在琅琊刚花了五千万钱修的大宅,说什么都舍不得走,只给了他一笔征兵的钱打发他。
  现在被抓住又在两军阵前求饶,曹操只觉额头青筋直跳。
  第122章
  就连这次,曹操事先也给曹嵩递了口信,语焉不详让他先避一避风头。
  只怕自家这个之后搂钱的爹根本就没看出信中深意,照样如往日一般奢靡度日,才被陈昭盯上。曹操望着被敌军架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亲爹,只觉自己的头疼要犯了。
  却不后悔自己没有事先在家信中说清楚他要与陈昭为敌。陈昭心思敏锐,很可能会截留他的家信,早做准备,到时胜算更低。亲爹重要还是押上所有身家性命的大战重要,曹操分辨很清楚。
  曹操心思急转,面上却不见焦虑,反而大笑。
  这一笑,不禁他麾下臣子皆侧目而视自家主公。
  就连袁绍都忍不住扭头向身后看,孟德莫非是失心疯了,他可是举孝廉出仕,可学不了汉高祖那句“分我一杯羹”。
  “我朝以孝治天下,祸不及父母。操听闻昭侯仁德无双,仁政于天下者不以人之亲泄愤。今日我父之生死,全在昭侯之手,操急之无用。”曹操滑溜溜把锅扔给了陈昭。
  杀了他爹,他报仇师出有名;不杀他爹,他爹便能活下来。总归,他不用背负不孝之名。
  陈昭轻轻扯了下嘴角,心道曹操的确比袁绍聪明一点,还能反将一军,把道德高帽扣回她头上。
  倒是让她杀曹嵩也不是,不杀也不是了。
  陈昭命人把曹嵩拎到她马前,居高临下俯视他:“汝可听清汝子之意?”
  曹嵩脑子早就不会转了,他这辈子唯一经历过的大事就是当了半年的太尉,那官职还是他花钱买的。捞钱他有一手,抗压他是一点都不行!
  “使君饶命、饶命啊。那逆子所为皆他一人之意思……我和他早年就不亲近……实不知情啊。”曹嵩浑身打哆嗦,老泪纵横,话都吓得颠倒不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