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呼风唤雨 第133节(1 / 4)
历史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史书上总能找到成功者的答案。
连横破纵、远交近攻。一个联盟中会存在许多个想法,想法不一就容易阳奉阴违。
“主公之意,是令我二人劝公孙瓒与袁术不与袁绍结盟?”荀攸说话慢吞吞,脑子却转的飞快。
迅速思索起了此事的成算。
能有七成把握。
公孙瓒好劝,袁术与袁绍同父兄弟,袁绍若是开口相求,袁术于情于理都不能拒绝,可劝他出工不出力却不难。
陈昭冷笑一声:“袁绍把我当软柿子捏,我难道只能缩在龟壳里防守吗。”
——她的凶气被袁绍激起来了。
“貂蝉,你可有把握劝说公孙瓒背刺袁绍,与我一同南北夹击攻打袁绍?”陈昭直截了当询问。
“告诉他,灭了袁绍,我与他平分二州,他取并州,我取冀州。”
陈昭还不知道袁绍打算用什么条件拉拢公孙瓒,可她确认且能肯定,袁绍拿不出一州之地。袁绍想要她的青徐二州,她又何尝不想要袁绍的冀州?
作者有话要说:
彧笑曰:“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三国演义》
第118章
陈昭的眼神落在貂蝉身上。
貂蝉藏在袖中的指甲抠破了掌心,却没有感受到一丝一毫的疼痛,只有一腔怎么都按不下去的热血在胸膛中激荡。
这是生死存亡之际。
“貂蝉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成,提头来见!”貂蝉的声音中带着决然。
她太迫切想要证明自己了。
此言一出,把厅内众人都吓了一跳。
尤其是另一侧正思索要如何劝说袁术的荀攸,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脖子。
……倒也不用提头来见吧?
陈昭的笑声打破了这骤然血腥起来的气氛,她温和望着貂蝉:“我缺苏秦张仪那样的人才,又不缺一具尸体。”
“留着性命做我的苏秦张仪吧。”
陈昭的视线落在貂蝉脸上,轻描淡写:“我希望千百年后,有另一个主公对自己的臣子,能说出‘卿乃吾之貂蝉’这句赞叹。”
陈昭又望向荀攸,皱眉,在荀攸以为自己有何处疏忽让陈昭失望之时,陈昭叹息一声。
“公达这等贤才合该随军,为我出谋划策。奈何我麾下贤才不足,只能让公达暂当个说客去游说袁术。”
陈昭半真半假埋怨道:“公达为何不能分作二身,即可随我出征,又可游说袁术?”
荀攸长于军略,善谋奇策,且体魄强健,本是随军出征的最佳人选。然而陈昭盘点麾下,若要游说袁术,使者最好出自颍川士族——毕竟袁绍根基在汝南、豫州,其麾下文武亦多颍川人士,同乡之谊更易成事。
荀彧精于内政,坐镇徐州方能令陈昭无后顾之忧,郭嘉又出自寒门,被她早早骗走,和袁绍麾下臣子没有交集。至于她那个便宜大侄子陈群倒是合适,但是要是派他去游说,意图就太明显了……最后竟只有荀攸一人合适。 ↑返回顶部↑
连横破纵、远交近攻。一个联盟中会存在许多个想法,想法不一就容易阳奉阴违。
“主公之意,是令我二人劝公孙瓒与袁术不与袁绍结盟?”荀攸说话慢吞吞,脑子却转的飞快。
迅速思索起了此事的成算。
能有七成把握。
公孙瓒好劝,袁术与袁绍同父兄弟,袁绍若是开口相求,袁术于情于理都不能拒绝,可劝他出工不出力却不难。
陈昭冷笑一声:“袁绍把我当软柿子捏,我难道只能缩在龟壳里防守吗。”
——她的凶气被袁绍激起来了。
“貂蝉,你可有把握劝说公孙瓒背刺袁绍,与我一同南北夹击攻打袁绍?”陈昭直截了当询问。
“告诉他,灭了袁绍,我与他平分二州,他取并州,我取冀州。”
陈昭还不知道袁绍打算用什么条件拉拢公孙瓒,可她确认且能肯定,袁绍拿不出一州之地。袁绍想要她的青徐二州,她又何尝不想要袁绍的冀州?
作者有话要说:
彧笑曰:“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三国演义》
第118章
陈昭的眼神落在貂蝉身上。
貂蝉藏在袖中的指甲抠破了掌心,却没有感受到一丝一毫的疼痛,只有一腔怎么都按不下去的热血在胸膛中激荡。
这是生死存亡之际。
“貂蝉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成,提头来见!”貂蝉的声音中带着决然。
她太迫切想要证明自己了。
此言一出,把厅内众人都吓了一跳。
尤其是另一侧正思索要如何劝说袁术的荀攸,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脖子。
……倒也不用提头来见吧?
陈昭的笑声打破了这骤然血腥起来的气氛,她温和望着貂蝉:“我缺苏秦张仪那样的人才,又不缺一具尸体。”
“留着性命做我的苏秦张仪吧。”
陈昭的视线落在貂蝉脸上,轻描淡写:“我希望千百年后,有另一个主公对自己的臣子,能说出‘卿乃吾之貂蝉’这句赞叹。”
陈昭又望向荀攸,皱眉,在荀攸以为自己有何处疏忽让陈昭失望之时,陈昭叹息一声。
“公达这等贤才合该随军,为我出谋划策。奈何我麾下贤才不足,只能让公达暂当个说客去游说袁术。”
陈昭半真半假埋怨道:“公达为何不能分作二身,即可随我出征,又可游说袁术?”
荀攸长于军略,善谋奇策,且体魄强健,本是随军出征的最佳人选。然而陈昭盘点麾下,若要游说袁术,使者最好出自颍川士族——毕竟袁绍根基在汝南、豫州,其麾下文武亦多颍川人士,同乡之谊更易成事。
荀彧精于内政,坐镇徐州方能令陈昭无后顾之忧,郭嘉又出自寒门,被她早早骗走,和袁绍麾下臣子没有交集。至于她那个便宜大侄子陈群倒是合适,但是要是派他去游说,意图就太明显了……最后竟只有荀攸一人合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