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呼风唤雨 第13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得知袁绍联合曹操,还很有可能顺带联合袁术乃至公孙瓒一起攻打青徐之后,荀彧沉思片刻,忽然轻蔑一笑。
  “袁绍麾下之人,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两派内斗,势不相容,必生内变。且袁绍、袁术兄弟不和,曹操私心最重,绍军虽多,不足为惧。”
  荀彧平日都是如玉君子模样,清秀通雅、威而不戾,少见有如此锋芒毕露之时。
  陈昭好奇:“袁本初可是何处得罪了文若,竟得文若如此利评?”
  这是为了给您信心,安慰您。荀彧端详陈昭片刻,没在陈昭面上看出焦急之色,才如实说:“彧怕主公心急,故有此言,损袁绍威风,长主公士气。”
  保持主公心态平和也是谋士的职责之一。
  陈昭拍案大声朗笑,单手支颐道:”与袁绍一战何足道哉?昔日我在广宗造反的时候,天下皆敌。朝廷连派卢植、董卓、皇甫嵩三员主将围剿,九州基业尽丧,孤军困守,照样得硬抗。”
  “若说最惨的时候,还得是黄巾之乱被平定,我堂堂神女缩着脖子窝在高唐一个小县。”
  荀彧安静倾听陈昭的吐槽。
  “我那时候挨个上门拜访人才,可人家谁都看不上我。那个田丰,我在他府门外站了三天都没能见上一面。还有太史慈,一听说我来了吓得躲在城外连家都不敢回,不过这事就不要再提了,我最后把李楼带回来了嘛,现在母子都在我麾下……”
  陈昭压低声音偷偷摸摸说话,她长叹一声:“那时候穷的连饭也吃不起,我只能用了个损招,刻石碑。谁不给钱我就给他立碑,叫朝廷一见便知晓他是反贼同党,靠着这法子,才筹集到养兵的粮草。”
  从陈昭轻描淡写道出的寥寥几言中,荀彧看到了一片沉重而阴雨连绵的天。
  他轻轻垂下眼眸,下意识回想起了自己那时候在干什么。
  张角死的那年他二十一岁,还未出仕,应当还在家中读书交友,闲暇时刻也与友人一同谴责过“妖贼”。那时候最烦心的事情,应当就是忧愁名望不显,该怎么写出一篇锦绣文章扬名吧。
  那年连袁绍都还只是一个小小虎贲中郎将,在大将军何进麾下担任一个幕僚罢了。
  “主公天纵英略,天下无二,彧虽竭虑,犹不能测其万一。”荀彧不提陈昭当时如何艰难,他真情实感夸赞陈昭的本事。
  主公不需要他怜悯,只需要他敬仰。
  “不过也不能轻视袁绍,尤其是他边上那个曹操,一肚子坏水。”陈昭对敌人采取“不畏惧,不轻视”的策略。
  尤其是曹操,顺风就翻车,逆风就翻盘。谁也不知道他现在觉得自己顺风还是逆风。
  随后各个文臣武将陆续赶来,驻扎在外的臣子一两日的时间是赶不回来了,只能陈昭事后再通知。
  蔡琰、贾诩等谋士匆匆入内第一时间先看向早来的荀彧和睡醒的郭嘉,用眼神询问:鼓励好主公了吗?遇到大事可不能让主公着急。
  荀彧神情微妙点点头:嗯,他们被主公鼓励好了,喝了一肚子鸡汤,现在士气十分旺盛。
  众人纷纷松了口气,没读懂二人复杂的眼神,只当是郭嘉荀彧已经安抚好了主公。
  陈昭端坐高座,目光依次扫过左手侧的文臣和右手侧的武将,将袁曹联盟共同讨她之事言简意赅道出。
  众人依次来后都看过军报,对此事深有了解。没有人先开口,都在等待陈昭说话。
  “库中粮草可充足?”
  蔡琰点头,神情平静:“皆已备好,足够三十万大军一年所需。”
  “青州武备可充足?”
  陈昭自问自答道:“此事沮授来信说过,青州武备同徐州一样充足。”
  “昭明军可修整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