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3)
不过看上去没啥用。
[提起万历皇帝,好像最出名的就是他二十年不上朝。
但其实,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奋进过的。
刚登基时,由于年少,他爹给他留了三个辅政大臣,分别是高拱、张居正、高仪,内廷又有他娘李太后和大总管一样的司礼监太监冯保。所以小万历算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然后因为高拱和冯保不和,所以内阁发生了一些小小的争斗,不过问题不大,总之高拱失败、高仪呕血而亡。冯保成功当上了司礼监秉笔、掌印太监,张居正成了内阁首辅。
两个人巅峰会晤,成了实际上的内相与外相。]
朱元璋心里十分不痛快:咱就说,立马就得立个宦官不得干政的大铁牌子,回头让标儿在北京也立一个!
干政就算了,听这意思还成了定制,难道这些鳖孙都忘了晚唐的教训了么!
[张居正大权独揽,是代理皇帝,因此网友开玩笑称张居正是明摄宗,非常形象了。
但大家也都知道,张居正是在历史上都排的上号的能臣干吏。
而小万历也非常崇敬自己的首辅,管他叫张先生,他们师徒两个一起推行了万历新政,针对大明两百年的沉疴进行改革,是一段君臣相得的蜜月期。
不好意思,我想到了小铁锅和脱脱。
我有罪,我忏悔,哈哈哈。]
秦始皇听的津津有味,因为后世对他来说是非常新鲜的,有许多他没听说过的政治制度与官职设置,虽然不一定适用于他的大秦,但也算是一种思路。
比如他就在想怎么杜绝宦官干政,不再出现赵高那种情况。
他对随侍在自己身边学习治国的扶苏道:后世之事虽相隔千年之久,然有些人性是不变的。国君年少,依赖丞相,但有朝一日国君长大了呢?必是一番你死我活的争斗。
扶苏乖乖称是,心想着:父皇和吕不韦不就是这样么?
不过父皇年少时锐意不可挡,不喜欢吕不韦的跋扈,更不喜欢他的治政主张。倒是近几年不知是不是因为天幕的指点,父皇的政策越发柔和了起来,倒是有些暗合那吕氏春秋的意思了。
也不知这万历皇帝长大后如何?
[万历新政有几条很著名的措施。
针对明朝中期已经显现的浮躁官场风气,新政推出了考成法,简单来说,就是考核制度,你的考勤情况、工作计划、完成情况、kpi指数,全都记录的明明白白。要求事必专任,立限完成,层层监督,各负其责。]
朱棣一听,眼睛亮了起来。
这个好!
虽然现在官场风气还是挺好的,但也有些御史风闻奏事,吵的他很烦。还有一些官员,也不知道是不是显摆自己进士出身的学问,写个奏疏狗屁废话一堆。
当年他老爹就骂过这些人,但还是有人时不时要犯病。
这个考成法不必等两百年后了,朕马上就要实行。
[官员上班变得非常痛苦,就像up主我天天上班打卡、写周报一样,但不得不承认,确实有效。]
[而大明此时已经过了两百年,勋贵豪绅数量增多,宗室也是指数级增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所有封建王朝都逃不过的劫数--土地兼并问题。
针对这个,万历新政则是出了两条对应政策:清丈天下田亩与一条鞭法。
朱元璋时期,大明也和所有的新生王朝一样,统计了天下田亩和户口。记载户口的叫黄册,记载田亩的叫鱼鳞册。朱元璋把他们存放在应天府玄武湖的一个小岛上,看守严密且防火防潮,还要求定时更新。] ↑返回顶部↑
[提起万历皇帝,好像最出名的就是他二十年不上朝。
但其实,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奋进过的。
刚登基时,由于年少,他爹给他留了三个辅政大臣,分别是高拱、张居正、高仪,内廷又有他娘李太后和大总管一样的司礼监太监冯保。所以小万历算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然后因为高拱和冯保不和,所以内阁发生了一些小小的争斗,不过问题不大,总之高拱失败、高仪呕血而亡。冯保成功当上了司礼监秉笔、掌印太监,张居正成了内阁首辅。
两个人巅峰会晤,成了实际上的内相与外相。]
朱元璋心里十分不痛快:咱就说,立马就得立个宦官不得干政的大铁牌子,回头让标儿在北京也立一个!
干政就算了,听这意思还成了定制,难道这些鳖孙都忘了晚唐的教训了么!
[张居正大权独揽,是代理皇帝,因此网友开玩笑称张居正是明摄宗,非常形象了。
但大家也都知道,张居正是在历史上都排的上号的能臣干吏。
而小万历也非常崇敬自己的首辅,管他叫张先生,他们师徒两个一起推行了万历新政,针对大明两百年的沉疴进行改革,是一段君臣相得的蜜月期。
不好意思,我想到了小铁锅和脱脱。
我有罪,我忏悔,哈哈哈。]
秦始皇听的津津有味,因为后世对他来说是非常新鲜的,有许多他没听说过的政治制度与官职设置,虽然不一定适用于他的大秦,但也算是一种思路。
比如他就在想怎么杜绝宦官干政,不再出现赵高那种情况。
他对随侍在自己身边学习治国的扶苏道:后世之事虽相隔千年之久,然有些人性是不变的。国君年少,依赖丞相,但有朝一日国君长大了呢?必是一番你死我活的争斗。
扶苏乖乖称是,心想着:父皇和吕不韦不就是这样么?
不过父皇年少时锐意不可挡,不喜欢吕不韦的跋扈,更不喜欢他的治政主张。倒是近几年不知是不是因为天幕的指点,父皇的政策越发柔和了起来,倒是有些暗合那吕氏春秋的意思了。
也不知这万历皇帝长大后如何?
[万历新政有几条很著名的措施。
针对明朝中期已经显现的浮躁官场风气,新政推出了考成法,简单来说,就是考核制度,你的考勤情况、工作计划、完成情况、kpi指数,全都记录的明明白白。要求事必专任,立限完成,层层监督,各负其责。]
朱棣一听,眼睛亮了起来。
这个好!
虽然现在官场风气还是挺好的,但也有些御史风闻奏事,吵的他很烦。还有一些官员,也不知道是不是显摆自己进士出身的学问,写个奏疏狗屁废话一堆。
当年他老爹就骂过这些人,但还是有人时不时要犯病。
这个考成法不必等两百年后了,朕马上就要实行。
[官员上班变得非常痛苦,就像up主我天天上班打卡、写周报一样,但不得不承认,确实有效。]
[而大明此时已经过了两百年,勋贵豪绅数量增多,宗室也是指数级增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所有封建王朝都逃不过的劫数--土地兼并问题。
针对这个,万历新政则是出了两条对应政策:清丈天下田亩与一条鞭法。
朱元璋时期,大明也和所有的新生王朝一样,统计了天下田亩和户口。记载户口的叫黄册,记载田亩的叫鱼鳞册。朱元璋把他们存放在应天府玄武湖的一个小岛上,看守严密且防火防潮,还要求定时更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