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元璋可是靠着淮西和浙东起家的,两百年后江南就堕落成这鬼样子了。]
  朱元璋:心梗。咱就说江南这地方温香软玉,把人都给养酥了,标儿迁都北京是对的!
  [哦对了,原本永乐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是真正的威加寰宇,最远甚至到过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还设立过旧港宣慰司,宝贝们,你们知道旧港在哪里么?就是苏门答腊岛,就是今天的马六甲海峡附近!
  我真的要哭泣了,如果这个宣慰司一直在我们手上,那今天的很多国际局势都会变得不一样。]
  天幕上展示了完整的全球地图,并且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郑和每一次下西洋的路线图。
  秦始皇看入迷了。
  这得造多大的船,才能抵御海上的风浪啊。
  他真的好馋。
  【作者有话说】
  修改了一点点关于封狼居胥的内容,当初表达的不严谨。
  第27章 明末农民起义4
  ◎殉葬嘛取消了就是◎
  [但是郑和下西洋和西方那边出海搞殖民不一样,郑和是为了通好他国,怀柔远人,令蛮夷国家畏威怀德、万国来朝的,所以客观来说,郑和下西洋很赔钱,不是盛世根本搞不起。
  当然,下西洋对于明朝的造船技术、航海科技以及大批水手养成的推动发展,是不可估算的。
  我个人肯定是认为这钱花得值,但大明的文官不这么想,他们只觉得朝廷在乱花钱。]
  朱棣听到天幕说他以后取得的成就,心里十分自得,已然把下西洋纳入到自己的计划中,并决定要做的更好。
  现在听到那些文官的反对,冷哼了一声:怕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
  [朱祁镇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还想继续搞,就被反驳了,土木堡之后文官更不干了,永乐时期的所有航海及造船资料都被封存起来,之后更是毁于火灾。
  大明的官方航海业再也没发展过,明中期更是让荷兰人占据了台湾岛。
  尤其前面说过的倭寇横行后,在文官的鼓吹下,朝廷直接禁海了。诶,从源头解决问题,你不去打鱼出海不就没事了么?]
  荒谬!朱棣斥责道,且先不提放弃近海航道的贸易与运输线,就说东南沿海的那些普通渔家,在禁海后靠什么为生?难道这些都不算进地方官的政绩里么?!
  [不过你以为文官只是目光短浅、没有战略意识么?
  人家精明着呢!忽悠官方搞禁海,但江南、浙闽的士绅豪族却偷偷的搞走私,吃海贸红利,吃到富的流油,大搞土地兼并,甚至不把皇权放在眼里。
  反抗皇权听上去是挺有进步意义的哈,毕竟教科书都说了晚明是资本主义的萌芽。
  但要我说,他们就只是个芽,根本发不了,因为他们太狂妄自大了,觉得自己不是商人,而是读书人,是和皇权共治天下的士大夫,他们瞧不上平头百姓也看不起武人,觉得大不了换个皇帝,他们依然当富豪官绅。
  结果,鞑子来了会教教他们什么叫一力降十会,什么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等等?
  朱元璋不理解,鞑子是蒙古人?他们又死灰复燃了?就因为土木堡么?
  什么狗东西,还不如让张居正那个摄政王行曹莽之事呢,至少是个汉人。
  [最后一个影响,就是皇帝再难出宫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