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生心里被戳到痛处,自上次事情后,几个世家自然是聚在一起商量,虽然黄巢是两百年后,但他们门阀讲究的就是个源远流长,怎么能不未雨绸缪?
  只是掰不过陛下的手腕而已,最后到底是在科举一事上作出了一点让步。
  因此也气恼了起来:宇文兄不必如此,这元廷是仇视所有汉人,你家早已汉化,难道以为到时逃得掉么?!
  哼!我宇文家岂能是那等没有血性之人?若让这什么蒙古统一了山河,那必是我宇文家阖族战死了,绝不会把家族延续放在国仇国耻之前!
  两人继续吵,但天幕还在继续。
  [不过,这里有个有意思的小插曲。因为伯颜极度仇视汉人举国皆知,所以不知道怎么的,有一条留言传了出来,说是朝廷要把中原、江南的未婚男女都抓起来,送到蒙古草原上当奴隶。
  虽然说因为户籍制度的存在,他们本来也是给朝廷和勋贵地主当奴隶,但好歹死能死在自己家乡啊。于是民众纷纷惶恐,开始在大街上强抢民男,拖回家去给自己的女儿或是姐妹成亲,生怕家中女眷真的被抓走。]
  应天府城的近郊,有许多农民在做秋后的抢收庄稼。原本这几个月一直在打仗,搅的他们都没法做农活,现在好不容易暂时平静了下来,他们只能和老天爷抢时间,赶紧把庄稼收到自己手里才安心。
  毕竟这集庆都改叫应天府了,谁知道城里新换的大帅是什么脾气,要是再下来征税纳粮,他们也要有东西交,总不能冬天一家子饿死不是。
  所以大家只是听着,谁都没放下手中的活儿抬头去看。
  但听到这里他们诧异了起来:什么?这居然是个假消息?
  虽然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事情了,但是这里不少人都是那时候的这波风潮才娶上婆娘的,不然许多赤贫家庭男丁很可能会打一辈子光棍绝后呐。
  只一位老农,扔了镰刀在那里跺脚骂街:早知是假的,我就不让二丫那么早成亲了!
  他原本有个女儿,当时才十三岁,因是早产身体有些弱,所以他一直想留女儿大一些再出嫁,结果当怕被抓走,他就赶紧给女儿嫁到了隔壁,结果没撑过两年就难产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外孙。
  这个什么伯颜不得好死,断子绝孙!
  旁边的人赶紧劝他:老丈,好歹是朝廷的大官,咱也不敢这么胡说啊。
  怕个屁,咱集庆都让起义军给占了,现在已经不是朝廷地盘了!
  [总之,伯颜净整一些碳基生物整不出来的花活儿,让本来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到处冒头的农民起义变得更加如火如荼。]
  [其中有一件,不是农民起义,但算是给农民起义事业添砖加瓦了。
  事件主人公叫范孟,兢兢业业二十年,才从县衙的一个小吏,混成开封的一个小官,颇为郁郁不得志,还经常被克扣工资。于是有一次喝多了,就在衙门的墙上挥毫泼墨写了首反诗:人皆谓我不办事,如今办事有几人?袖里屠龙斩蛟手,埋没青锋二十春。
  但是,他顶头的那些蒙古、色目上司,好多都是文盲,根本不认识汉字,所以也看不懂他的反诗,也不在乎。
  范孟很生气:这么忽视我是不是因为我站的不够高?好,那我就整个大活给你们看!]
  秦始皇忍不住了:荒谬,不认字怎么当官?
  他这里在绞尽脑汁的想怎么把六国识字的人才搜罗起来,好为自己所用,解决基层官吏问题。结果天幕里这元朝竟然随便到这里地步?
  陛下,也不是不行。刘季笑了一声,只要会盖章就行。
  [他先是找了几个同样不得志的小吏当同伙,选了其中一个叫霍八矢的来假扮钦差。
  冬至那天,衙门所有蒙古高官都回家宴饮享乐去了,只留范孟这些小官留守。范孟抓住机会,赶紧通知行动!
  霍八矢带人去城外的驿站抢了几匹官马,然后大摇大摆的假装钦差入城。又一路丝滑的进入官衙,说又圣谕,赶紧接旨!
  由于霍八矢演技太好,衙门里的小吏不得不信了,就赶紧把城里那些蒙古大官都叫了回来。那些蒙古勋贵一个个都喝的迷迷糊糊的,一脸懵逼的来了。结果刚进来准备接旨,范孟指挥人把门一关,拿着个铁骨朵开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