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驱口而已嘛,哪有自己花天酒地来的重要。
  最后朝廷没办法,只能启用了赋闲在家的汉官张养浩。张养浩当时已经虚岁六十了,是个沉珂老人。但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虽然早年看到蒙古人如此不着调,已经决定不再出仕给异族效力,可听到要去赈灾,便也顾不得许多,毅然应允。
  他从洛阳直入关中,一路所见,皆是饿殍遍地,浮尸千里,即使是没有灾情的地方,百姓依然过得民不聊生。到了西秦地区,更是看到成群的流民面黄肌瘦,神情麻木。]
  天幕上出现一片广袤的大地,原本应该是上好的田地,可现在却龟裂成一块一块。流民们赤着脚走在上面,身上穿着勉强蔽体的破布,脚下打着晃,眼神呆滞的一步步的往前挪,如同一群飘荡的恶灵。
  有的甚至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直接就坐在路边等死。
  阿娘,再坚持一下不能睡啊,睡了就醒不过来了小伙子扶着倒在路边的母亲,轻声的劝说,干涩的嗓子发出嘶哑的声音。
  老妇人的腿上不知何时受了伤,正在不断的滴血,她摇摇头:走吧不用管我了,你去吧要活着
  花白头发的老妇人声音减弱,最终一动不动。小伙子红了眼角,咧着嘴,却哭不出来--他已经两天没喝水了,连眼泪都是奢侈。
  最终,他把母亲藏在旁边那颗早已被扒光了树皮的枯树下,继续挣扎的往前走。
  没多久,从另一边爬过来一个人,斜着嘴角如同狞笑一般,嘴里发出嗬嗬的怪叫,眼里似是发出幽绿的光,一口就咬上了老妇人的伤口
  大饥,人相食。
  两仪殿的大臣都沉默了,他们都是经历过隋末乱世的人,那流离失所、人间炼狱般的景象离他们并不远。
  [张养浩一路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都在滴血,于是在潼关写下了那首千古名篇--《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好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李世民叹了口气,朕要把这句记下来,与诸君共勉。
  咸阳学宫,秦始皇看着天幕上流民的样子,神情肃然,阳光下,他的眼眸更显得幽深,如深渊一般,让人捉摸不透。
  说得好!刘季听的入迷了,一时忘了场合,像在村口看兄弟斗鸡一样,大喊了一声。
  喊完突然意识到不对,发现所有人都盯着他,包括遥遥坐在上首的陛下。
  他赶紧起身想请罪,还没站直,就听上面传来一个幽幽的声音:好在哪?
  刘季:诗写的好呗,不然还能是旱灾好咋滴。
  小吏认为这首诗写的极好。
  哦?秦始皇挑挑眉,那你是觉得我大秦百姓过得也苦?
  刘季感觉有股冷风围绕着自己,想着要不认怂算了,可他又觉得最近朝廷的政策多有怀柔之像,要不赌一把?
  他偷瞄了一眼上位的脸色,一咬牙说道:小吏在民间和人闲聊的时候,曾有人开玩笑说过:如今这千百律条,便是商君来了,怕也得被罚去做个终身苦力。
  放肆!
  刘季立马把脖子一缩,后悔的想着:早知道乖乖装怂好了。
  [张养浩到任后,散尽家财,惩治贪吏与奸商,夙兴夜寐的整饬赈灾事宜。最终在五个月后一病不起,溘然长逝。
  张养浩卒于任上,能帮蒙元处理内政的人又少了一个,蒙古勋贵与权臣依旧在癫狂的敲髓吸血。尤其北方地区,经历连番的战争与灾害,基本十室九空,最后竟然发展出了一个相当火爆的产业--人市。
  人市,就是和羊市马市一样,把人像牲口一般拉到路边去卖,他们抛弃人格与尊严,只为了能混口饭吃。
  算是提前千年实现了白左的理想--人畜平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