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段话被系统加粗置顶在天幕最上方,并配备了一个小喇叭标志的语音朗读功能,生怕信息宣贯不到位。
  而看到这条消息的观众大多忙不迭去阅览区看了看,在“答卷公示”的板块之中,系统已经按照时空将观众们的答卷归类,并依照姓氏笔画顺序排列,其中不仅有置顶的搜索栏,还针对同名同姓的情况在姓名背后贴心地写上了性别、籍贯、职业等信息做区分,可以说是十分贴心了。
  而这份贴心显而易见地被许多人感受到了,以刘彻为首的部分人开始紧锣密鼓地搜集、抄录本朝官吏、豪商、士绅的信息,以图他用,而另外一些人,则对这一份贴心格外恨之入骨——
  “这该死的妖物!怎么把我三年前于前任太守之位上未能依皇令而为之事也写上去了!”
  “啊!当初在经手赈灾银之时,我不过略略收了些许钱粮,此事怎么也被罗列其上了?”
  “那堤坝不是没出事吗?如何能算我偷工减料呢?我也是想为国库和府库省一省银两啊!”
  “坏了!不该做这个答卷的!不见后人不晓后事又如何?如今我连今生都难熬过了!”
  有人捶胸顿足,后悔不迭,也有百姓看着、听着当地父母官的答卷议论纷纷。
  “那是咱们县的县令写的吗?他还有脸说自己爱民如子?他家小妾的娘家兄弟在县里欺男霸女,不全是靠他包庇吗?”
  “好一个兴办义学的善心人啊!你办的义学里那些孩子过得是什么日子?真当人不知道吗?那些无父无母的女娃子长大些去了哪里,你敢说吗?”
  好似只过了一瞬间,罗列而出的答卷就被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颜色,底色血红的是经由举报查证伪造的,底色青绿的则是举报后验证无误的,不消半日下来,那些居于高位的人就被无数双眼睛自方方面面审视了一番。
  “不成!如此下去,不论是朝堂还是民间,举报之风都将盛行!”有人察觉到了这其中隐秘的风向,发出了忧愁的感叹。
  “弊风炽盛,民德乃颓!世风败坏,一事之易也!然欲复归淳厚,非久功弗能也!”有人紧锁眉头,选择点开了活动小助手的气泡。“吾有此虑,非为一己私欲,乃欲导正世风也!”
  亏得这引导百姓积极举报的是非凡的存在,换了人世间哪个王朝引导如此引导百姓肆意举报……
  。
  【“嗯?有人反馈说‘诱民妄诉,必致风俗败坏’?”云青青收到系统的反馈,一时之间竟没有反应过来,“举报权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吗?
  哦,可能封建王朝不一样吧。”
  云青青耸耸肩,无所谓地道:“我认为大家都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所以我暂时可不想改。
  而且既然是我们发起的游戏,那就得按照我们的规则来,毕竟活动解释权归我们所有嘛,如果你们不愿意参加,可以不参与嘛,我不强求。”
  至于担忧当朝风气变坏……那可不是她应该关心的事情哦。】
  。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静静地等着答卷截止时间点的到来,在章台宫的侧殿,坐满了奋笔疾书的侍中与寺人。
  寺人誊抄朝中公卿及各郡官员的信息,侍中们则负责各县官员、各地豪族的信息,从答卷公示的那一天算起,他们已经在咸阳宫中与世隔绝地抄写了五日,这五日来,他们吃喝都在咸阳宫中,由宫中不识字的寺人与婢女侍奉起居。
  等到答卷提交的倒计时归零,始皇帝传来扶苏,父子二人不紧不慢地用了晚膳,便有寺人禀告官员名录俱已梳理完毕,始皇帝下令赏赐众人牛酒金帛,好生犒赏一番便让他们各自回家去。
  “扶苏,你瞧瞧。”始皇帝自己略略看过一眼,便叫长子上前。
  扶苏恭敬地接过这一沓装订好的新纸——秦墨们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研制出了造纸术,这次甚至有人将这项事迹写在答卷上交上去了——纸上是纵横交错的表格,自上至下罗列出来了各级官员近五年来的政绩。
  扶苏一一看过去,第一卷的就是天幕核实无误的,可以略微搁置一下,暂不细看;第二沓则是天幕核实有异的,这些人想必就要迎来廷尉府几日游了;而第三沓相较第二沓厚了些,扶苏仔细一看,他的眉头却拧得比看第二沓时还要紧。
  “陛下,这第三份是此次未曾提交答卷之人的名录?”
  “没错。”始皇帝自唇齿间露出一丝冷笑,“朕给了他们五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