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在此战之后,在周边诸城渐渐失守的情形下,钓鱼城面对蒙古多次进攻仍坚守抗敌,即使临安陷落,已是孤城的钓鱼城仍然坚持抵抗,直到南宋大势已去,加上合州两年大旱,为保城中十万军民,守将王立以不杀城中一人为条件投降,至此钓鱼城足足坚守了36年。
  而在投降后,更有三十余名守将自刎殉国,城中军民气节,为千古所传颂。
  陈帅早年曾题诗咏叹这座千秋忠义之城:
  ‘钓鱼城何处,遥望一高原。
  壮烈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勇气是人类最伟大的赞歌!”】
  。
  明孝宗时空。
  朱祐樘轻叹,惆怅道:“孤城独守御虎狼,钓鱼城军民忠勇撼天动地,浩气当传千秋。”
  顿了顿,又继续道,“着令重庆府于钓鱼城兴建忠义祠,供奉历任守将及守城军民,着李东阳为其作文。
  待到该祠落成之日,朕当御赐匾额。”
  。
  宋仁宗时空。
  赵祯双目含泪,堂堂至尊天子起身整冠后肃容下拜:“钓鱼城军民大义至忠,朕不胜感激。”
  庄重行完礼之后,赵祯起身,白净的面皮上反而浮现出了红晕。
  “赵宋君王不肖,反倒要臣民为其承祸受难,朕作为先君,愧疚甚矣!
  及至国祚将息,还能有如此军民为大宋效死,上天终究是待大宋不薄!”
  。
  宋哲宗时空。
  赵煦亦是正冠后郑重行礼,缓缓道:“大唐有睢阳之战,挽救李唐国祚,为其延寿百年;
  钓鱼城之战于大宋,犹如睢阳之战于大唐,无论结果如何,朕不胜感激。”
  赵煦是真的感激不尽。
  自靖康之耻之后,臣民颠沛流离、受难至此,还能有如此军民,赵煦觉得上苍实在厚爱大宋。
  “有此臣民,朕虽不才,岂敢不夙兴夜寐以求富国强兵,免其再受离乱之苦?”
  。
  【“蒙哥死后,蒙古帝国对庞大的疆域逐渐开始失去了完美掌控,可以看到地图上统一的色块已经分裂成了各色的势力。
  同时,诸王之间的第三次汗位争夺战打响,这给了南宋最后的喘息之机。
  1267年,忽必烈自立为大汗,并于1271年迁都大都,改国号为‘元’。三年后,忽必烈下令大举伐宋,1276年,攻陷宋都临安,5岁的宋恭帝投降,而宋度宗的杨淑妃带着两个儿子赵昰、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汇合之后,尊赵昰为帝,建立南宋流亡小朝廷,元朝穷追不舍,赵昰落水染病而死,最后陆、张二人护着赵昺逃到崖山,准备收拢人手继续抗元。
  1279年,宋元于崖山打响了著名的崖山海战,结果是宋朝全军覆没,南宋正式灭亡。
  穷途末路之际,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随行的数十万军民亦相继投海殉国,宁死不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