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云青青毫不吝啬地表现出她对于这场百年翻译运动的赞赏,但转而脸上又露出了些微失落之色。
  “很多知识也在传递过程中被模糊了来源,比如被如今的我们冠以‘阿拉伯’之名的数字,其实最初是印度人发明的;又比如中国的造纸术也经由阿拉伯人之手传入了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而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在后来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这些暂时都按下不表。
  总之,秉持着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心态,又加上充沛的武德,终于,伴随着其他文明的衰落,阿拉伯帝国在9世纪中期迎来了——
  崩溃。”】
  。
  各时空的人们:???
  不是应该跟着这股劲头一路发展,将帝国版图扩大,将文明推上巅峰吗?
  这转折来得太快,闪到了他们的脑子。
  。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沉思:“这阿拉伯位于东西交汇之处,来往行商甚多,五方杂厝势必风俗不纯,兼之那稀奇古怪的宗教……”
  始皇帝可以想象得出,那是一个何等五毒俱全的境况。
  “朕倒是能以此为参。
  阿国境内,各国风俗、各家宗教混杂,与如今大秦一虽兼六国人心不向、百家学说良莠不齐的情境实在相似。”
  始皇帝在心里琢磨着:这个所谓的翻译运动真的就只是一个文化方向的作用吗?他不相信。
  偌大一个帝国的君主,其每一个政令的下达必然都有其深意,更何况还是这么一项持续了两百年、历经了少说八代人的政令。
  “旁的不说,光是令阿拉伯语成为帝国通用语言,在令庶民归心一道上起到的作用便可见一斑。”
  这就是书同文的意义!
  更不用说在这个过程中,本国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又有大批人才被培养出来。
  至于大秦的学术与思想?
  大秦如今朝堂上,虽说各有流派,但儒家与墨家发于齐鲁,道家和农家根在楚地,而秦国赖以起家的法家和纵横家最开始也源自三晋之地,诸子百家这无数流派之中,又有哪一家是秦国本土的思想?
  “或许,大秦也该有一个稷下学宫?”
  自秦以后,华夏已进入了大一统的新时代,自然也要有适应大一统的新思想,建立新秩序!
  。
  宋仁宗时空。
  杭州。
  毕昇看着手上那几个黏土制成、大小一致的小方块,有反体单字阳刻其上,这正是他这段时日以来苦思冥想制出的活字。
  需要印刷之时,只要将需要的活字一个个捡出来,排入底托、上敷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再以火烘烤,待药剂稍微融化之时用平板把字面压平,再冷却定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稍加按压即可得到一版文字。
  如果只印二三本,这法子较之雕版印刷不算省事,但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其节省的时间和人力就极为可观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