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帝的声音威严而森冷,带着显而易见的怒气,左右不敢怠慢,飞似也地去传唤众臣下。
  傅棠梨看了看周围,这是一处营帐,比东宫的太子幄帐还要宽敞,以品阶论,不是王帐,就是玄甲军的主帅大帐。帐子中间被赵上钧拉了一道十二折的羊皮山水屏风,将空间分隔为前后两端,各自可闻其声,不见其影。
  这会儿前头陆陆续续地有人进来,不好出去了。她有些心烦起来,慢慢地把袍子拉开,揉吧揉吧揉成一团,抱在怀里,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袍子上还带着男人的体温。天太热了,这是一个令人烦躁的季节。
  很快,大臣们都来了,乌泱泱的一片,把幄帐挤得几乎没处落脚,品阶低一些的官员,只能排到幄帐之外,躬身以待。
  太子赵元嘉也来了。
  是的,至少赵元嘉现在还是太子,正因如此,他十分不安。先前求见被拒,眼下突然又被传唤,这其中必有变故,他却无计可施,此时到了帐中,偷偷地看了一眼上面。
  高高的屏风竖在正中,水墨描绘日月长空、山河万里,黑白分明,一片肃杀。屏风前一把交椅,虎皮铺垫,虎头狰狞,赵上钧居于其上,大马金刀坐着,面无表情地俯视众臣。
  赵元嘉正心惊间,听见赵上钧叫了一声。
  “太子。”
  赵元嘉吓得一激灵,急急出列,跪伏于地:“臣在。”
  赵上钧的面色淡淡的,喜怒不辨:“大兄驾崩,太子缘何面无悲色?”
  父皇驾崩,赵元嘉自然是伤心的,已经大哭了一场,但转眼面临杀身之祸,无暇他顾,已经把这份悲哀给忘得差不多了,这会儿脸上泪痕已干、戚容不复,骤然听赵上钧问他,一下子张口结舌,答不上话来。
  赵上钧勃然大怒:“大兄立汝为储君,素来爱护备至,今大兄既去,汝不悲不啼,无心无肺,怎堪为人子!”
  帝王之怒,如惊涛肆卷,击碎礁岩,溅起狂风雪浪,众大臣站立不稳,“噗通噗通”地都跪下了。
  赵元嘉本来还想分辨两句,但一见赵上钧发怒,那种骇人的气势已经把他压垮,他完全无法张口,只能流着泪,不停磕头。
  赵上钧指着赵元嘉,对左右喝道:“带太子去先帝灵前,叫他哭,若哭不出来,就抽他鞭子,未得朕令,不得停!”
  立即有卫兵上前,架起赵元嘉,拖了出去。
  赵元嘉惊恐而凄惨的哭声传了很远,一会儿才散。
  大臣们明白皇帝这是借题发挥,先发落了一个旧太子,不知下一个要轮到谁,各自心惊胆战,不敢抬头。
  果然,赵上钧又叫:“傅大人。”
  在场的傅大人有两位,一位是尚书令傅方绪,一位是国子监祭酒傅之贺,皇帝叫的,自然是老的那个。
  傅方绪巍巍颤颤地站出来:“老臣在。”
  “老臣?”赵上钧脸色淡淡的,但他的目光是冰冷的,叫人发寒,“傅大人果然是老了,倚老卖老,昏聩无能,在朝政之上毫无建树,却懂得挑唆先帝弃都而逃,贪生怕死的苟且之辈,你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
  傅方绪无言以辨,他在元延帝面前犹可说上两句,但对于赵上钧,只有胆寒而已,跪下来,伏地不起,不停发抖。
  赵上钧看着傅方绪,如视虫豸,冷冷发话:“免傅方绪尚书令之职,贬为庶民,杖十。”
  这么大把年纪的,杖十,岂非要当场毙命,众大臣抖了抖,一时不敢吱声,只帐外一人,情不自禁地“啊”了一下。
  赵上钧高坐帐上,神情生冷:“放肆,何人喧哗?”
  卫兵马上出去,将一个官员拎到圣驾前。
  那官员匍匐两步,不敢抬头,抖得像筛糠似的。左右已有人向皇帝禀告:“此开国县侯、国子监祭酒傅之贺,乃傅方绪之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