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 / 3)
杜氏忙道:“我家铺子的房契在你名下,如何查也不该查不到你这里。”
“唉,朝廷是没查到,就是这事儿引起了别人注意,像我这样的官员亲戚,被人发现身后无人撑腰,有人算计着压价买我的铺子,就频频暗中使坏。”
杜二叔愁眉苦脸:“这些铺面靠我自己保不住,你家的,还有我家的两间铺子,我全都卖了。”
“你来了松江城,嫂子和几个侄子侄女何在?可还在洛阳?”顾稳关心道。
“我出发前几日,他们跟着益州的商队回益州了,等我从你这儿回去,也回益州。洛阳那种贵地,不是我这样的寻常人能留得下的。”
杜氏气得身抖,天子脚下,竟能这般行事,一点都不遮掩,如何了得。
顾稳和顾佑安父女俩却不吭声,都是见过权势最赤裸模样的人,对这些欺压手段不会有任何触动。
什么时候都一样,要想活得自在有尊严些,还得靠自己奋进。
第21章 韩家药行眼红暴利
杜二叔一路从洛阳来,累了一个多月,纵使再想赶着回益州府,也要缓几日再上路。
好好歇了一夜,隔天杜二叔醒来,用早食时听顾稳父子说开水渠之事,他就道:“你们如今手中不缺银子使,叫我说就别受这个罪了,纵使做不了官,去松江城里盘下两间铺子做买卖也使得。”
“做买卖不急在一时,家里的田地也不能丢下。”
“爹,咱们家要做买卖?”
顾文卿只知道他爹修水渠是为了功劳,为了图谋官位,做买卖是什么时候说起的事?
杜氏道:“你妹妹想做药材生意。咱们家没银子没人脉,原本想着过两年再说。”
顾稳顺着话口问儿子:“大郎,你妹妹做买卖要用家里的银子,你可答应?”
顾文卿没怎么犹豫就点头了,全家的命都是安安救的,他难道还跟安安争银子不成?再说爹娘还在,银子都是爹娘的,也轮不到他指手画脚。
顾稳露出个笑来:“按规矩,家里的财产大半都是儿子继承,你两个妹妹花用了也亏待不了你,我和你娘以后挣的,也有你的一份。”
“爹快别说了,儿子我年纪也不小了,等过些年我学了本事自会去谋个差事,我再不济事,总能养活一家老小。”
杜二叔赞道:“大郎有担当。”
顾佑安笑眯眯地给大哥剥了个鸡蛋放他碗里:“大哥放心,等我富裕了给你分银子。”
“哈哈哈,那我就等着了。”
孩子上进是好事,不过这做药材生意……杜二叔严肃叮嘱顾佑安:“这一行排外得很,采药的,倒腾药材的,卖药的,买药的,几乎都是熟人,你要进去可不容易。”
“就说我们杜家吧,我们杜家祖宗原本是游方郎中,后来攒下些银子开了药铺,积攒到你外祖父那一代才在益州府小有名声,养熟人脉,才慢慢朝药材生意伸手。”
“我们杜家做药材生意一般只在巴蜀一带做,外地我们都是不去的。不是多年相交,根本不知道对面是人是鬼,就怕不懂行着了道,败了家业不说,还赔上性命。”
杜二叔是自己人,比之外人张世南,杜二叔对顾佑安说起药材行业的其中门道来更加细致,诸如洛阳城里杏林街上谁家被人做局赔光了财产,谁家药行的掌柜眼拙,看错了药材吃死了人诸如此类种种。
顾佑安若有所思,顾文卿听杜二叔这般说,就劝妹妹道:“安安若是想做买卖也没什么,卖绸缎卖首饰,这些不比药材稳当?”
“哥哥别急,杜二叔说的这些我都知道,若没有把握我自不会胡来。”
顾佑安说话不紧不慢,小小年纪说话倒叫人很是信服,杜二叔跟顾稳夫妻道:“我瞧着,安安说话的口气倒是跟放翁有八九分像,我看是个能成事的。”
放翁是顾稳的字。 ↑返回顶部↑
“唉,朝廷是没查到,就是这事儿引起了别人注意,像我这样的官员亲戚,被人发现身后无人撑腰,有人算计着压价买我的铺子,就频频暗中使坏。”
杜二叔愁眉苦脸:“这些铺面靠我自己保不住,你家的,还有我家的两间铺子,我全都卖了。”
“你来了松江城,嫂子和几个侄子侄女何在?可还在洛阳?”顾稳关心道。
“我出发前几日,他们跟着益州的商队回益州了,等我从你这儿回去,也回益州。洛阳那种贵地,不是我这样的寻常人能留得下的。”
杜氏气得身抖,天子脚下,竟能这般行事,一点都不遮掩,如何了得。
顾稳和顾佑安父女俩却不吭声,都是见过权势最赤裸模样的人,对这些欺压手段不会有任何触动。
什么时候都一样,要想活得自在有尊严些,还得靠自己奋进。
第21章 韩家药行眼红暴利
杜二叔一路从洛阳来,累了一个多月,纵使再想赶着回益州府,也要缓几日再上路。
好好歇了一夜,隔天杜二叔醒来,用早食时听顾稳父子说开水渠之事,他就道:“你们如今手中不缺银子使,叫我说就别受这个罪了,纵使做不了官,去松江城里盘下两间铺子做买卖也使得。”
“做买卖不急在一时,家里的田地也不能丢下。”
“爹,咱们家要做买卖?”
顾文卿只知道他爹修水渠是为了功劳,为了图谋官位,做买卖是什么时候说起的事?
杜氏道:“你妹妹想做药材生意。咱们家没银子没人脉,原本想着过两年再说。”
顾稳顺着话口问儿子:“大郎,你妹妹做买卖要用家里的银子,你可答应?”
顾文卿没怎么犹豫就点头了,全家的命都是安安救的,他难道还跟安安争银子不成?再说爹娘还在,银子都是爹娘的,也轮不到他指手画脚。
顾稳露出个笑来:“按规矩,家里的财产大半都是儿子继承,你两个妹妹花用了也亏待不了你,我和你娘以后挣的,也有你的一份。”
“爹快别说了,儿子我年纪也不小了,等过些年我学了本事自会去谋个差事,我再不济事,总能养活一家老小。”
杜二叔赞道:“大郎有担当。”
顾佑安笑眯眯地给大哥剥了个鸡蛋放他碗里:“大哥放心,等我富裕了给你分银子。”
“哈哈哈,那我就等着了。”
孩子上进是好事,不过这做药材生意……杜二叔严肃叮嘱顾佑安:“这一行排外得很,采药的,倒腾药材的,卖药的,买药的,几乎都是熟人,你要进去可不容易。”
“就说我们杜家吧,我们杜家祖宗原本是游方郎中,后来攒下些银子开了药铺,积攒到你外祖父那一代才在益州府小有名声,养熟人脉,才慢慢朝药材生意伸手。”
“我们杜家做药材生意一般只在巴蜀一带做,外地我们都是不去的。不是多年相交,根本不知道对面是人是鬼,就怕不懂行着了道,败了家业不说,还赔上性命。”
杜二叔是自己人,比之外人张世南,杜二叔对顾佑安说起药材行业的其中门道来更加细致,诸如洛阳城里杏林街上谁家被人做局赔光了财产,谁家药行的掌柜眼拙,看错了药材吃死了人诸如此类种种。
顾佑安若有所思,顾文卿听杜二叔这般说,就劝妹妹道:“安安若是想做买卖也没什么,卖绸缎卖首饰,这些不比药材稳当?”
“哥哥别急,杜二叔说的这些我都知道,若没有把握我自不会胡来。”
顾佑安说话不紧不慢,小小年纪说话倒叫人很是信服,杜二叔跟顾稳夫妻道:“我瞧着,安安说话的口气倒是跟放翁有八九分像,我看是个能成事的。”
放翁是顾稳的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