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昭转头问他:“道长可愿去医学院当讲学博士?”
  于吉二话不说,点头如捣蒜:“愿!愿!贫道这就去!”
  于是今日他就站在了此处。
  张仲景敬佩称赞:“于道长不愧‘老神仙’之名,济世救人,在下钦佩。”他好歹还被昭侯封了个太医祭酒,于吉却只是个讲学博士,可以说十分淡泊名利了。
  于吉强装笑颜:“贫道也是受神女感化。”
  他根本不敢动。
  随后各州郡县陆续招募学子。
  昭明学院建立之初,因为招收一部分出身寒门贫家的平民子女为学子还惹出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波,有几个名士联名试图依仗自身影响力将贫民排挤出书院。
  随后许是做亏心事遭了天谴,几个名士陆续不小心摔断胳膊腿,还有一个名士不知吃错了什么东西,前一刻还在宴上挥斥方遒,下一刻就当着众人面口吐白沫,一命呜呼。
  没人摇旗呐喊,那场风波也就迅速平息了。哪怕背后有人说是陈昭使了妖术,可无凭无据,也只能不了了之。
  轮到医学院,陈昭招生条件就放得更宽了。无论男女,无论出身,学费全免,还包三餐。条件只一条,学成之后,须按修学年限的五倍在昭明军中效力。期满后若愿继续留用,自然欢迎;若想另谋出路,亦可自行悬壶济世。
  此令一出,一片叫好。
  就连那些平日张口闭口“汉室正统”、视陈昭为“黄巾余孽”的老顽固,也捋着胡子连连点头。
  什么男女大防、贵贱之别、汉贼之分……通通比不上自己小命重要。不少人满口骂着陈昭黄巾妖女,背地里陈昭写的《长生部》却是书坊卖的最好的一本书,还不是普通版,而是一本就要九贯钱的精装本。
  天下间流传一个说法,陈昭所写的《长生部》能祛病辟邪,越贵防病效果越好。
  再顽固的守旧派也不会跟自己的性命过不去。
  甚至因为一般名士大儒都年事已高,反而更加担忧自己的老命,人上了年纪,总是免不了有些小病小灾的……邺城默不作声就多了十几位举家搬迁至此的名士。
  兴平元年。
  在去年短暂的风调雨顺之后,干旱又一次降临在这片伤痕累累的山河上。
  这次旱灾波及关中、兖州、豫州三地。
  不幸中的万幸是,大部分愚蠢的诸侯已经出局,旱灾波及的三地之中,兖豫二地归陈昭,关中之地归曹操。
  陈(bqnz)昭每攻克一地,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修缮各地年久失修的水渠,大汉不缺水渠,只是从汉桓帝开始,贪图享受的昏君就大肆修缮宫殿享乐——修缮之钱流向了宫殿,自然就流不向水渠了。
  曹操有学有样,拿下关中之后立刻挤出人力物力修缮郑国渠、白渠等关中水利工程。连昭明医学院新出的《伤寒杂病论》都私下偷摸寻人买了几本,强迫宫中民间大夫学习。
  若非库房实在空虚,曹操都想建一个孟德医学院。
  “真是天助我也。”曹操紧握手中帛书,精神振奋。
  “马腾来信,愿与我共商大事。”曹操将帛书交给几个谋士,眉眼带笑,“他初闻关中受灾,还有进犯之心,又得知灾情不重,便主动来信请求派遣使者商议。”
  程昱细细览毕,抚掌而笑:“不战而屈人之兵,上策也!此番若能得马腾相投,西凉可定矣!”
  曹操已经放弃了短期东进的计划,转而采取了心腹谋士提出的对策:
  并州、凉州、关中,三州地势险要,民风剽悍,若得之,可效仿秦之基业,进可争衡中原,退可固守自保。并州东依太行,西靠黄河,易守难攻;凉州西通西域,北接羌胡,骑兵之利冠绝天下;关中秦汉故都,沃野千里,虽经战乱凋敝,但根基尚在。
  以太原为根基,剿抚匈奴,稳固后方。挟天子而取关中,修水利、屯田养民,使关中再成王业之基。借道陇右,结交马腾、韩遂,以利诱之,使其归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