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陆逊见陈昭递书给他,以最标准的士子礼双手接过,心中猜测这会是什么传世典籍。
  今日是庆功宴,陆逊这个未立寸功的新人自然没有席位。他缓步退出大厅,满脑子都是陈昭所赐的那本”传世典籍”。一回到自己的小院,便迫不及待地取出书册细细研读起来。
  《太平要术·雷火部》第一章:如何防火。
  读过一些道经的陆逊:“。”
  这对吗?
  正厅内,吕玲绮拿着陈昭递给她的同版书册,翻看了两页就兴致缺缺放了回去。
  这本《雷火部》虽然名字威风,内容却尽是些防火防雷的琐碎知识,半点没有她期待的引雷御火之术。
  “年后让昭明书坊刊印一批,再派太平道的信众去各地宣讲。”陈昭轻描淡写地说道,把书册扔给一侧正吧唧嘴啃糕点的郭嘉。
  郭嘉抬起还黏着糕点碎渣的嘴角,拱手应了声“是”,把书册揣入怀中。
  在经济基础跟不上的时候,接着传道的名义教给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一些基本知识,比让他们学圣贤之道更有用。
  一个种地的农人,不关心什么孔子曰孟子曰,如何扑灭灶火、保住茅屋,这才是更有用的学问。
  过了一阵,孙策带着周瑜鲁肃来拜见陈昭,陈昭不动声色欣赏了一会站在一起的江东双璧,心满意足宣布开席。
  庆功宴中,陈昭小酌了两杯米酒,醉是没醉,却引起了她两分兴致。
  尤其是在看到周瑜之后,陈昭那颗想要探讨音律的心就压抑不住了。
  “听闻公瑾擅音律?”陈昭此话一出,厅内原本正觥筹交错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周瑜闻弦歌而识雅意,起身含笑请命:“瑜虽不才,愿在筵前献一琴曲。”
  琴是君子之器,《礼记》载“士无故不撤琴瑟”,甚至有不少士人也会在想要投靠的主君面前献曲彰显才华。
  周瑜的确擅琴,弹奏了一曲庆祝大军得胜归来的赞乐,引起阵阵赞叹,也颇擅琴道的荀彧在宴席散后就主动寻到周瑜,与其交谈起音律。
  庆功宴兴致正好,众人不禁都多饮了几杯,不多时酒量浅些的几个人就露出了醉态。
  陈昭一个个安排着人把众人引回客院。州牧府够大,平日也都留有一众臣子的客房。唯独周瑜,陈昭安排在了自己院子不远处。
  郭嘉平日就喜欢饮酒,这两年身体好些后,陈昭也不总拘着他戒酒了。
  是以不少文臣武将都醉了,郭嘉这个酒量大的酒鬼还清醒,瞧见陈昭把周瑜安排到主院附近,郭嘉不由眉毛一挑,露出了八卦神色。
  陈昭眯着眼打量周瑜挺拔的背影,指尖轻抚下巴:“素闻周公瑾心细如发,‘曲有误,周郎顾’,不知传言几分真假?”
  她忽然勾起一抹狡黠的笑:“若我故意奏错一个音,你说公瑾能否察觉?”
  正支着耳朵凑过来听壁脚的郭嘉闻言,嘴角狠狠一抽。
  “主公明鉴,”郭嘉字字真心道,“莫说周公瑾只有一双耳朵,就是他生得十对耳朵,也断然辨不出您那一个‘错音’。”
  陈昭坏笑:“明日咱们就知道了。”
  郭嘉短暂可怜了一息周瑜,随之就把怜悯抛之脑后,转而露出幸灾乐祸的模样。
  “嘉忽然想起还有一桩急事,先行告退。”郭嘉眼珠一转,急切想把这事分享给同僚们。
  ——每当新来的同僚怀着对”昭侯精通音律”的虔诚期待,正襟危坐准备聆听仙音时,那猝不及防被现实痛击的呆滞表情,早已成为昭明军中秘而不宣的迎新传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