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怎么还卖起关子来了,快说。”
  “燕世子昨夜似乎用过催情的香料。”
  “催情的香料?不是都说这位燕世子不近女色吗,怎么,受伤之后还有心思去找女人欢好?”李元洵眉头不自觉微微一皱,“覃昭,昨夜燕世子可有出府?”
  十率府中郎将覃昭拱手,“并无。”
  李元洵笑了笑,“哦?这倒有些意思,走,我们也去瞧瞧燕世子的这位表妹。”
  第21章
  二十一、壁上观救她
  梨花苑。
  剪水梨花溶溶月,云裁柳叶淡淡风。
  露浓霜重,莺儿给沈衔月披
  了件衣裳。
  沈衔月浑然不觉,只管盯着案上的棋盘细看,经纬间,黑白两子相争相环,正呈难解难分之态,这是她根据上一世记忆梳理出来的朝中局势。
  黑子,喻李元彻。
  白子,喻李元洵。
  大徵皇帝李承赫中匮乏人,宗嗣不济,当今的东宫太子李元洵乃是淑妃林婷所生,林婷出身江南林氏,其内侄林甫官拜盐铁转运使,主水利,监漕运,掌天下财赋大权。
  沈衔月之父沈扶澜曾为帝师,她幼时便听父亲讲过,这位皇帝绝非贪恋儿女情长之人,他选择淑妃的儿子做大徵的储君,无疑有着自己的考量。
  大徵建国之初仰赖兵戎剑戟之利,大杀四方,所向披靡,但随着疆域的日益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多,关中地狭土瘠,已经无法供养天下百姓,大徵皇帝不得不开渠运粮,将江南的瓷、绢、茶、米源源不断地送入都邑长安。
  所以,与其说是李承赫选择了李元洵,不如说是大徵捉襟见肘的赋税困境选择了江南财阀,但是若想荣登大宝,仅凭财权,无疑是不够的。
  沈衔月依稀记得,上一世的永宁八年,夷狄大举来犯,李元洵领命抗敌,结果出师不利,大败而归,皇帝这才惊觉,他选择的这位太子仁德有余,才干不足,若逢治世,或可做个守成之君,若逢乱世,恐难扶绥万方之众。
  在李元彻的蓄意挑拨之下,李元洵逐渐失去了皇帝的欢心,以至于最后,皇帝将象征着皇家兵权的金吾卫交给了李元彻统领,不过,皇帝始终没有下定易储的决心,他在李元洵和李元彻之间摇摆不定,将政权交给了李元洵和沈扶澜,将兵权交给了李元彻和时倾尘。
  起初,沈衔月并不理解皇帝的安排,由于她的婚约,沈扶澜便是李元彻一党,而时倾尘又和李元彻不睦已久,这个安排怎么看怎么奇怪,后来她才明白,这是帝王驭术,皇帝借此使得财、兵、政三权分立,太子、三皇子、朝臣互为掣肘。
  为人君者,疑心深重。
  李承赫忧子不成器,难当大任,又惧子太争气,祸及自身。
  永宁十年,天灾人祸此起彼伏,内忧外患一触即发,大水漫灌堤坝,淹没良田千倾,沿途河渠淤塞,黎民食不果腹,李元洵奉旨巡视江南河道。
  与此同时,夷狄再次蠢蠢欲动,几骑小兵趁着互市的当口,在大徵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李承赫忍无可忍,他命时倾尘率军远赴北疆,征讨燕北十六州。
  彼时,李元洵和时倾尘都不在长安,李元彻手握禁苑兵权,决心放手一搏,他打着大婚的幌子起兵谋反,逼宫篡位。
  之后的事,沈衔月无从得知。
  因为,她死在了永年十年……
  思及此处,沈衔月的神情陡然一凛,李元彻说,他也死在了永宁十年,如果他所言不虚,这棋盘之外还有一只无形之手,一直在悄无声息地搅弄天下风云……
  这个人隐藏在暗处,先是将太子李元洵拉下储君之位,而后又挑逗勇猛有余,才智不足的李元彻举兵谋反,而他则作壁上观,尽收渔翁之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