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210节(3 / 4)
许栀和略带惊讶:“百家毯?”
百家毯之前许栀和在常家遇见常大娘子封过,由不同的碎布拼接而成,最后变成能包裹住婴孩的一张小毯子。
崔福兰说:“既然娘说了,我便趁机将东西拿出来,不过这一路上没找到合适的契机整理,要想给悦悦用,还得清洗一遍最妥当。”
她说的认真。
许栀和将其收下。
陈录明在旁边眼珠子转悠,似乎有话要说。不过还没说出口,就听见祖父和祖母开口:“好啦好啦,一家人聚在一块儿,吃饭最要紧。”
许栀和附和:“对,先吃饭,后面日子还长呢。”
桌上响起一阵碗筷碰撞的声音,家里人吃饭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他们随意问着近况,又说起家中的田产……陈允渡刚考中那会儿,峨桥县县令亲自上门,还带了县丞和主簿上门,当即拍板免了陈家三十亩田的税收。
陈父说:“家里田地拢共加起来也没这么多,有地主愿意低价卖田给咱家讨个交情,但考虑到我和你兄长的情况,还没有当即答应,想问问你的意思?”
不知不觉,家中做决定的已经变成了年纪最小的陈允渡。
陈允渡说:“现在朝中无法全免田税,大多只交十之四五便算恩待,既然有三十亩地,便找信得过的人买到这个数字,或可在家中招几个小厮,也让你们轻便些。”
陈大郎认真思考着陈允渡的话。
他和父亲一辈子在田地里摸爬打滚,要是陈允渡建议他们搬去镇上或者搬来京中,他们多多少少都会觉得不得劲,好在陈允渡知道他们的性子,并没有出言。
对他们庄稼人而言,田地和稻谷才是最珍贵的,他们经历过以前的贫瘠年代,更知道食物的可贵。
至于招小厮,他从前并未想过,总觉得那是什么富贵人家才会做的事情,不过既然陈允渡说了,他点了点头,“好,我回去留心着。”
第162章
除了免除三十亩的田税,陈允渡考中进士还能免除家中两个人的徭役,陈大郎加陈父刚好两个人,秋收时候总算不用紧赶慢赶忙完公田再熬夜收自家私田。
陈家父子两人乐于助人,忙完自家的事情,见村中其他人劳累辛苦,会主动帮扶一把,后面由村长带头牵线,主动在陈家村寻找了一块风水好的地方给陈允渡单独修了一个宗祠。
光凭活着就能入宗祠这一点,陈允渡便在陈家村和周邻几个乡村出了名。
陈家村的村长十分自豪,连带着这段时间陈家村的人出门都昂首挺胸。
陈大郎绘声绘色地描绘了陈家村的近况,说到激动处,伸手在陈允渡的肩膀轻拍一下,“好小子,真不错,连带着爹和我都沾光了。”
“还好,”陈允渡说。
许栀和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轻声咳嗽两声。
陈允渡:“对了,栀和还有话要说。”
许栀和偏头看了一眼陈允渡,用眼神询问他:不是说你提及这件事吗?
陈允渡姿态闲适,用鼓励的眼神看着许栀和。
陈大郎笑了:“嗯?弟妹有什么事?都是一家人,直说便是。”
许栀和干咳一声,娓娓道来:“是这样——之前我和允渡商量,准备出钱在村中修一个书塾,方便村中和周邻小孩来读书。”
陈大郎说:“这是大好事啊!要是和村长说了这件事儿,他能让咱爹坐主座。”
陈父:“……说话就说话,提我做什么。” ↑返回顶部↑
百家毯之前许栀和在常家遇见常大娘子封过,由不同的碎布拼接而成,最后变成能包裹住婴孩的一张小毯子。
崔福兰说:“既然娘说了,我便趁机将东西拿出来,不过这一路上没找到合适的契机整理,要想给悦悦用,还得清洗一遍最妥当。”
她说的认真。
许栀和将其收下。
陈录明在旁边眼珠子转悠,似乎有话要说。不过还没说出口,就听见祖父和祖母开口:“好啦好啦,一家人聚在一块儿,吃饭最要紧。”
许栀和附和:“对,先吃饭,后面日子还长呢。”
桌上响起一阵碗筷碰撞的声音,家里人吃饭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他们随意问着近况,又说起家中的田产……陈允渡刚考中那会儿,峨桥县县令亲自上门,还带了县丞和主簿上门,当即拍板免了陈家三十亩田的税收。
陈父说:“家里田地拢共加起来也没这么多,有地主愿意低价卖田给咱家讨个交情,但考虑到我和你兄长的情况,还没有当即答应,想问问你的意思?”
不知不觉,家中做决定的已经变成了年纪最小的陈允渡。
陈允渡说:“现在朝中无法全免田税,大多只交十之四五便算恩待,既然有三十亩地,便找信得过的人买到这个数字,或可在家中招几个小厮,也让你们轻便些。”
陈大郎认真思考着陈允渡的话。
他和父亲一辈子在田地里摸爬打滚,要是陈允渡建议他们搬去镇上或者搬来京中,他们多多少少都会觉得不得劲,好在陈允渡知道他们的性子,并没有出言。
对他们庄稼人而言,田地和稻谷才是最珍贵的,他们经历过以前的贫瘠年代,更知道食物的可贵。
至于招小厮,他从前并未想过,总觉得那是什么富贵人家才会做的事情,不过既然陈允渡说了,他点了点头,“好,我回去留心着。”
第162章
除了免除三十亩的田税,陈允渡考中进士还能免除家中两个人的徭役,陈大郎加陈父刚好两个人,秋收时候总算不用紧赶慢赶忙完公田再熬夜收自家私田。
陈家父子两人乐于助人,忙完自家的事情,见村中其他人劳累辛苦,会主动帮扶一把,后面由村长带头牵线,主动在陈家村寻找了一块风水好的地方给陈允渡单独修了一个宗祠。
光凭活着就能入宗祠这一点,陈允渡便在陈家村和周邻几个乡村出了名。
陈家村的村长十分自豪,连带着这段时间陈家村的人出门都昂首挺胸。
陈大郎绘声绘色地描绘了陈家村的近况,说到激动处,伸手在陈允渡的肩膀轻拍一下,“好小子,真不错,连带着爹和我都沾光了。”
“还好,”陈允渡说。
许栀和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轻声咳嗽两声。
陈允渡:“对了,栀和还有话要说。”
许栀和偏头看了一眼陈允渡,用眼神询问他:不是说你提及这件事吗?
陈允渡姿态闲适,用鼓励的眼神看着许栀和。
陈大郎笑了:“嗯?弟妹有什么事?都是一家人,直说便是。”
许栀和干咳一声,娓娓道来:“是这样——之前我和允渡商量,准备出钱在村中修一个书塾,方便村中和周邻小孩来读书。”
陈大郎说:“这是大好事啊!要是和村长说了这件事儿,他能让咱爹坐主座。”
陈父:“……说话就说话,提我做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