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 / 5)
  毕竟纪伯章得罪的是当朝首辅,那位首辅人人敬重,门生故吏遍天下。
就连他们州城衙门,也有首辅的学生。
这种情况下,纪家自然沾不得。
赶紧把自己孩子“救”出来才是真的。
三姑姑嫁到商户人家,以前家里一直是她做主,家里家外,谁都不敢多说半个字。
可前段时间,儿子被喊了回来,现在女儿也不允许留在娘家,难免生气。
三姑夫的意思也明白,儿子是你孩子,女儿就不是了?
实在不行,家里给珂儿请个女学先生,也好过去纪家。
这种情况下,不能说三姑夫说的不对,毕竟他也要为自家子女家人考虑。
总之他家连连叹气,看样子已经敲定了,七月一过,珂表妹就不来了。
算起来,也没几天了。
纪家的情况,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糟。
二姑姑跟二姑夫倒是没说什么,家里沁表姐跟栋表弟依旧跟着学。
原本九个人的家学,逐渐要变成七个人。
虽说只少了两个,可总觉得缺点什么。
文夫子对此自然没多说什么。
他过来就是教书,这种纠葛不便参与。
宜孟县这种情况,他之前也见过。
毕竟县里就这么大个地方,谁家势力大,就有更多话语权。
这种家族之间的厮杀,不见刀光剑影,却着实残酷。
文夫子看向埋头读书的纪霆。
纪家能不能起来,基本就在他身上了。
再看纪霆现在的文章,练习的基本都是小题。
除了头一次做文章时偏题之外,其他都是按照要求来写。
比如这句:“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意思是读了三年的书,还没有起当官的心,是很不容易的。
纪霆严格按照上下文来解释,文章答的既规矩又完整,即便是最挑剔的考官来了,也要赞一句好。
“大题小题之间,还能收放自如,不错。”文夫子说着,手边已经在整理另一套书了。
那套书,便是五经。
五经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返回顶部↑
			就连他们州城衙门,也有首辅的学生。
这种情况下,纪家自然沾不得。
赶紧把自己孩子“救”出来才是真的。
三姑姑嫁到商户人家,以前家里一直是她做主,家里家外,谁都不敢多说半个字。
可前段时间,儿子被喊了回来,现在女儿也不允许留在娘家,难免生气。
三姑夫的意思也明白,儿子是你孩子,女儿就不是了?
实在不行,家里给珂儿请个女学先生,也好过去纪家。
这种情况下,不能说三姑夫说的不对,毕竟他也要为自家子女家人考虑。
总之他家连连叹气,看样子已经敲定了,七月一过,珂表妹就不来了。
算起来,也没几天了。
纪家的情况,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糟。
二姑姑跟二姑夫倒是没说什么,家里沁表姐跟栋表弟依旧跟着学。
原本九个人的家学,逐渐要变成七个人。
虽说只少了两个,可总觉得缺点什么。
文夫子对此自然没多说什么。
他过来就是教书,这种纠葛不便参与。
宜孟县这种情况,他之前也见过。
毕竟县里就这么大个地方,谁家势力大,就有更多话语权。
这种家族之间的厮杀,不见刀光剑影,却着实残酷。
文夫子看向埋头读书的纪霆。
纪家能不能起来,基本就在他身上了。
再看纪霆现在的文章,练习的基本都是小题。
除了头一次做文章时偏题之外,其他都是按照要求来写。
比如这句:“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意思是读了三年的书,还没有起当官的心,是很不容易的。
纪霆严格按照上下文来解释,文章答的既规矩又完整,即便是最挑剔的考官来了,也要赞一句好。
“大题小题之间,还能收放自如,不错。”文夫子说着,手边已经在整理另一套书了。
那套书,便是五经。
五经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