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好好已经吃得很饱了,下意识地摸了摸肚子,阿尔斯兰察觉到她的动作,便只象征性地给她倒了一小口汤。
  两个小屁孩儿吃饱后,便迫不及待地爬到了炕头,手里拿着奥特曼卡片,低声讨论着谁更厉害。
  温暖的木屋里,大家围坐在铺着厚实毛毯的炕上,电视机发出的微弱光芒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
  发电机的电力只够支撑电视机运转,因此屋子里的白炽灯显得有些昏暗,反而增添了几分柔和的光影。墙上挂着的羊毛挂毯和角落里堆放的毛毡垫子,让整个房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方好好坐在阿尔斯兰旁边,手里捧着热汤,目光不时扫过屋内的一切。
  她的思绪渐渐飘远,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
  那时,她和爸爸、奶奶也是这样,一家人吃过晚饭后,围坐在老旧的沙发上,看着那台小小的电视。奶奶总是会端来一壶热茶,爸爸则一边看电视一边给她讲些有趣的故事。
  她不禁感慨,不论哪个民族,家的温暖总是相似的。无论是草原上的木屋,还是城市里的楼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简单的快乐,便是最珍贵的时刻。想到这里,她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微笑,目光也变得柔和了许多。
  从苏哈家告别,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夜幕低垂,天边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洒在广袤的大地上,给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草地镀上了一层银色的光晕。
  车内,空调开得很足,暖意融融,与外界的清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方好好靠在副驾上昏昏欲睡,一直到路过拍
  摄点身体因车子的轻微颠簸而微微晃动,才猛然惊醒:“野骑!你还没带我去野骑呢!”
  “我最近都在,看你时间。”
  “啧,我最近又有点忙呢。”其实她的通告并不多,只是都被分配到了一早一晚,中间的空挡又不好随便离开。
  “其实以你现在的水平,应付拍戏已经足够了。”
  “no,no,no,还很不够。我在这部电影的高光时刻是一场和对手演员长达三分钟的追逐戏,追逐战的最后我们会双双将对方撞落到马下。”她避开关键信息,简单地描述了那场戏的内容:“所以,虽然我已经学会了骑马,但技术、速度,还有美感,都还需要提升。”
  “那你需要的是速度和技术,跟美感没什么关系。”他冷静地分析道。
  “不行,美感不能丢。”她的目标可不仅仅是完成这场戏,她要的是凭这场戏脱颖而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你觉得观众能分辨的出你骑的是不是具有‘美感’?”
  “当然,我就能分辨的出来你骑的比......”方好好几乎是脱口而出,但话到一半又戛然而止。
  “我骑得比谁好看?”阿尔斯兰似笑非笑地追问,显然已经猜到了她的未尽之言。
  方好好撇了撇嘴,心里暗自嘀咕:这个男人还真是又高傲又自恋。她没再回答,只是转过头看向窗外。来新疆的这段时间,她见过不少会骑马的人,但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骑得既潇洒又漂亮。
  “过两天是不是要回村里拍摄?”阿尔斯兰打破沉默。
  “嗯,就在你们马场后面的那栋小楼。”马场后方有一幢两层高的矮楼,被剧组征用布置成了教学楼。
  “那拍摄间隙到马场找我,带你到后山跑一跑。”
  “嗯。”她点点头,随即,再次放松的靠坐到副驾上,很快就陷入了熟睡。
  教学楼的拍摄任务比冬窝子简单得多,加之拍摄地点就在村里,方好好终于不用再做“早五人”,踩着早八线赶到化妆间即可。
  这场戏是方好好带着沈爱玉熟悉学校环境,教她如何备课、上课、如何与孩子们相处。
  开拍前,廖导特意召集了几位主演与客串学生的孩子们到教室开会,大家围坐在一起,既为了相互认识、相互熟悉,也为了给孩子们讲讲如何演戏。
  客串学生的十几个孩子都是从村里找来的,第一次拍戏,他们既兴奋又紧张。
  短会结束后廖导问懂了没,一个个都点头如捣蒜,可开拍后,孩子们却都因为紧张,坐的笔直又僵硬,一双双小眼睛不停的去搜寻摄像机,导致拍摄画面完全无法使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