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况且早在这次殿试得知康熙出的题目时,他们便做好了新政改革的心理准备。
  可万万没想到,打响改革第一炮的不是新皇,是旧皇康熙。
  他们想好的那些对付新皇的措辞对着康熙再无用武之地。
  君臣三十多年。谁不了解谁?
  收田赋税,增值田税,地随人走,人死地收。
  地按照户籍发下去,三年不来衙门刷新户口直接收回田地。
  这些政令出来,能确保朝廷更加精确的统计人口与田地。
  这些大臣们甚至脸色难看的要滴出水。
  他们再也无法偷税漏税,只能将超额田地挂在妻子和孩子身上。
  但多出来的还是要交一笔增值税。
  大臣们俸禄确实不够一家人开销,呼奴唤婢的,还要应酬。
  皇帝,王爷,皇子,上峰甚至后宫得宠的嫔妃过寿辰都要送礼。
  样样要花钱,夏季的冰,冬天的碳。
  工资不够怎么办,当然想尽办法屯田,开铺子赚钱,顺便利用职务之便悄悄收取孝敬钱。
  可如今想要这些田,就要多交税,交的税相当于他们白玩一场。
  谁能愿意?于是有些人已经决定好卖出去一些地理位置不好的庄子田产。
  康熙也没忘了这些勋贵大臣,取消丁税,增加了田赋税,就增加一项养廉银,相当于现代社会的14薪。
  冬天的碳补,夏季的冰补,一项项福利待遇。
  到底还是让这些大臣们心情好了些许。
  涨工资了吗~怎么可能不开心?
  这个养廉银和各种补贴,是石静娴和康熙带着老三老四还有恭亲王裕亲王算出来的。
  勉强能让一些喜欢牌面大臣们收支平衡,还能攒下一点钱。
  民间这条政令一出,百姓纷纷去衙门登记户籍。
  那些黑户可以补交税款,补交一年的税款,便可以参与到分地行动中。
  百姓都要开心死了,一个个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去登记户籍。
  黑户们没钱,可以先赊欠着,不行砸锅卖铁也要落户。
  分地啊!大事情啊!
  民以食为天,都说农户没吃过自己种的粮,这话不假。
  一年到头细粮缴税,剩下的换钱,甚至有些人头税不够的,没有存粮,还得添钱。
  一年过得比一年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