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 / 3)
阿绵洗净双手,凑过脑袋边看边用心地模仿了起来。
“我们家的鱼羹,只选鳜鱼,这你是知道的。配料是这三样,火腿、香菇、笋丝,其中要注意的是蒸鱼后……”
宋东家手把手教着她,“汤头也是我们家的秘诀。要用母鸡、火腿蹄膀、猪骨头熬制四小时以上,煮的时候万万不可大火滚沸。只可小火慢慢地熬,让汤微微沸腾即可……”
“调味是重中之重,少许盐,一点儿白糖,最后在出锅前、”宋东家在抬头四处寻找了一下,“出锅前,一定要淋上这种花椒粉,沿着碗边淋入少许的浙醋。这样才能既不破坏口感,又用酸味提鲜解腻。”
阿绵正琢磨着“少许”的调料们究竟是多少,忽的见那案板上滴落几道水痕。
“其实旺旺主动说她想走,我心里是……是松了口气的。我知道我不该这样想……旺旺她那样子,日后可怎么办呢?又跛了一条腿,哪有好亲事能说给她呢?阿绵……”
宋东家抱住她,泪水汹涌。
那天,宋六嫂家的鱼羹好像格外的咸。
第76章 去书院
阿绵在铺子里做工,不知不觉已攒下六两银子。
平日里吃喝住都不用她花钱,这还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富有。
这笔钱不少了,足以让她产生许多心思:是要在后院里建个石磨呢,还是做下次买卖的本钱呢?
她去问了造一个青石石磨的价格,得知最少也要十五两银子。
若想在食街上开一个街边的小摊位,一个月得交五百文的摊位费。不光如此,食街小摊位的竞争都很激烈,没有些真本事的,连一个月都混不下去。
阿绵作为一个伙计,梦想是远大的,现实是残酷的。
她正跑堂间,忽的听到几个客人在摇头晃脑地讨论着什么事。
“笑死人了!书院那群老古板,为了挣钱如今是什么规矩都不顾了!”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可不是。上次起疫,没了几个学子,眼看着这书院是要办不下去了吧。”
阿绵不知是什么事,做完活后绕路去了书院。
此时门口聚了些人,都在议论纷纷。阿绵凑上前去问:“是发生什么事了?”
中年人道:“岂有此理,书院这种地方都染上铜臭味了!为了挣钱,现在是什么人都收,女子也可、罪民岂不是也可?”
“女子也能来念书?”
那人此刻才回头,发现面前正是一个小娘子,语重心长道:“你可莫要上当受骗了!本地的女子念书,既不能考官考学、又不能去那皇宫参加选秀,有什么用处?这一年就要十两银子,就算真有体己,给自己买几套头面、给家中老幼桌上添道荤菜,岂不才是实惠?”
要说这番话,也不能说是全无道理。
周围的路人听着也颇为认可,毕竟此时连男子认字的都不多。女子与男子的学费是一样的,普通家庭谁能出得起这学费?
阿绵说:“那书院此时没有钱经营下去了怎么办呢?”她挠了挠脑袋,“你说得极有道理,既然不想让书院招收女子,不如你便出五十两银钱,也好叫书院的先生们不再烦恼生计琐事。”
五十两,怎么不去抢?!
那男子顿时吹胡子瞪眼,“你、你这小娘子,不知天高地厚,竟与长辈如此说话!难怪古人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阿绵听不懂,满脸真挚:“什么意思?为什么?” ↑返回顶部↑
“我们家的鱼羹,只选鳜鱼,这你是知道的。配料是这三样,火腿、香菇、笋丝,其中要注意的是蒸鱼后……”
宋东家手把手教着她,“汤头也是我们家的秘诀。要用母鸡、火腿蹄膀、猪骨头熬制四小时以上,煮的时候万万不可大火滚沸。只可小火慢慢地熬,让汤微微沸腾即可……”
“调味是重中之重,少许盐,一点儿白糖,最后在出锅前、”宋东家在抬头四处寻找了一下,“出锅前,一定要淋上这种花椒粉,沿着碗边淋入少许的浙醋。这样才能既不破坏口感,又用酸味提鲜解腻。”
阿绵正琢磨着“少许”的调料们究竟是多少,忽的见那案板上滴落几道水痕。
“其实旺旺主动说她想走,我心里是……是松了口气的。我知道我不该这样想……旺旺她那样子,日后可怎么办呢?又跛了一条腿,哪有好亲事能说给她呢?阿绵……”
宋东家抱住她,泪水汹涌。
那天,宋六嫂家的鱼羹好像格外的咸。
第76章 去书院
阿绵在铺子里做工,不知不觉已攒下六两银子。
平日里吃喝住都不用她花钱,这还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富有。
这笔钱不少了,足以让她产生许多心思:是要在后院里建个石磨呢,还是做下次买卖的本钱呢?
她去问了造一个青石石磨的价格,得知最少也要十五两银子。
若想在食街上开一个街边的小摊位,一个月得交五百文的摊位费。不光如此,食街小摊位的竞争都很激烈,没有些真本事的,连一个月都混不下去。
阿绵作为一个伙计,梦想是远大的,现实是残酷的。
她正跑堂间,忽的听到几个客人在摇头晃脑地讨论着什么事。
“笑死人了!书院那群老古板,为了挣钱如今是什么规矩都不顾了!”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可不是。上次起疫,没了几个学子,眼看着这书院是要办不下去了吧。”
阿绵不知是什么事,做完活后绕路去了书院。
此时门口聚了些人,都在议论纷纷。阿绵凑上前去问:“是发生什么事了?”
中年人道:“岂有此理,书院这种地方都染上铜臭味了!为了挣钱,现在是什么人都收,女子也可、罪民岂不是也可?”
“女子也能来念书?”
那人此刻才回头,发现面前正是一个小娘子,语重心长道:“你可莫要上当受骗了!本地的女子念书,既不能考官考学、又不能去那皇宫参加选秀,有什么用处?这一年就要十两银子,就算真有体己,给自己买几套头面、给家中老幼桌上添道荤菜,岂不才是实惠?”
要说这番话,也不能说是全无道理。
周围的路人听着也颇为认可,毕竟此时连男子认字的都不多。女子与男子的学费是一样的,普通家庭谁能出得起这学费?
阿绵说:“那书院此时没有钱经营下去了怎么办呢?”她挠了挠脑袋,“你说得极有道理,既然不想让书院招收女子,不如你便出五十两银钱,也好叫书院的先生们不再烦恼生计琐事。”
五十两,怎么不去抢?!
那男子顿时吹胡子瞪眼,“你、你这小娘子,不知天高地厚,竟与长辈如此说话!难怪古人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阿绵听不懂,满脸真挚:“什么意思?为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