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长期服用安定导致孩子流产,精神再度错乱,分离性障碍。”我甚至都不用看信息框里烨桦孩子流产的原因,就已经可以判断出医疗结论。
  我重新把线索一点点缝合,像是手术医生把受害者和凶手链接在一起。
  烨桦,一个饱受折磨与虐待的精神疾病遗传小孩。
  曾亲眼看过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被父亲用绳子捆绑。
  那些书里描述出来的铁链,应该映射的就是关于母亲的记忆。
  母亲被关在地下室,和王川的经历一样。
  她想要救出母亲,可生活需要依赖父亲的存在,她不敢恨他,甚至都不敢反抗。
  母亲快要死去,父亲把人送去医院,原本想讹钱却被发现病患被虐待,精神病患者发作时需要被控制,所以两方最后都妥协。
  一个不要钱,一方不报警。
  母亲死去,对于烨桦来说是一种重创。
  12-14岁,是青少年独立认知发展的上升时期,我们人类形成自己的文化身份也是在这个时期成熟起来的,这个时段少年们的身体激素会增多,个人情绪会波动影响精神。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听到青春期的音乐会感觉到浑身澎湃,找到一种自我的感觉,因为文化身份,精神层面,独立认知都是在这时候形成的。
  那些复古千禧年的音乐对90后孩子来说是澎湃情怀。
  而那些创痕事件永永远远地留在了烨桦的记忆里。
  她被大伯父强.奸后,烨桦的精神已经开始处于崩溃边缘。
  睡不着觉,惊恐症发作,她的父亲开始给她吃药。
  那些药,她母亲也一定吃过。
  她长期服用安定导致迅速流产,被学校老师送进医院后报警,警察带走她的父亲和大伯父。
  她彻底失去了所有和她有关的亲属,随之而来的就是分离性障碍。
  这种疾病常常被医生误诊为精神分裂,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身份识别障碍是不认同自我身份,分裂出不同的人格。
  精神分裂是有临床症状,比如幻听和幻视。
  而分离性障碍,只是逃避现实,丢失掉一部分受虐记忆,从而产生出新的记忆。
  这也是为什么烨桦在面对我们时毫不紧张,甚至她会一次次地去牢狱中探望烨黎生。
  她并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她是重塑了自己的记忆。
  陈墨用手捂着嘴站在角落打电话,眼睛时不时扫着警局里的人,一副防备心很重的样子。
  她虽然着急,但明显电话那头的事情更加重要。
  我猜测应该是和法院判决缓行有关。
  那个被举报狱中操控走私军械的人,似乎对cit来说是个关键人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