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尽快”?“从速”?这是有多么迫不及待、无可忍耐?在穆某人强力施压匈奴巫师的那一刻钟里,他是在为匈奴人的纰漏而幸灾乐祸,还是在为汉军遭遇的诅咒而焦虑愤怒,又或者根本什么都没来得及多想,只是在为自己终于能帮“葛公”敲到一笔新的援助而窃喜不已呢?
  不纯粹的真心绝无意义,皇帝冷笑了一声,再没有多说一句话。
  两国相持多年以后,曹魏与西蜀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近乎恐怖威慑的平衡;魏国永远也不能禁止西蜀的绸缎,等同于是自己掏钱在凑殴打自己的军资;但同样的,随两国贸易而密布于汉中的中原密探也是无所不至,可以轻易窥探到西川的一切动向。比如此次诸葛氏磨刀霍霍的北伐,曹魏就提前几个月收到了线报——物资调动、人员转移、工事修缮,这一切举动都绝对瞒不了人,而魏国也可以借此预判对方备战的进度,从容做好抵御的方略。
  西蜀筹备北伐要竭尽全力,中原抵御北伐则只需要就地抽调物资;这就是大小之间近乎冷酷的差距,绝不是人力可以弥补。因此,魏国朝廷接到线报之后,并没有表现出非常的焦急——他们只是按部就班的筹备物资、选任将领,召集军队,等候一场必然的战争。
  没错,在物资和后勤都被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诸葛氏北伐的路线实际上是可以预测的。比如这一回魏国上下就非常清楚,葛氏大概应该在一个月后发动攻击,多半还是北出祁山,以疑兵吸引注意。所以一切准备,亦由此从容布置,不徐亦不疾,才能尽量发挥大国国力的优势,拖垮这只不自量力的军队。
  这样的筹谋很细致,很周密,以至于真正的战报送到洛阳时,朝廷的高官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什么?葛氏居然提前了半个月动手?!”
  第89章
  汉军异动的消息是在数日后被紧急送入的洛阳, 并经由特殊渠道直入宫掖。因为两国交战的气氛日益浓厚,这种关键的线报可以跳过所有的正式流程,只要经过最简单的核检, 就能直接送至御前;而这样大费周章送进来的情报,确实也对得起如此郑重其事的价值。魏帝只是看过一回, 立刻就派小黄门密诏侍中近臣, 入内共议军情。
  按照往日的惯例, 被召入宫中的是常年随侍御驾的中书监刘放及中书令孙资;依仗在潜邸中谨慎侍奉多年的情分, 这两位与皇室“情好日密”, 才有资格在天性聪颖而多疑的少帝面前大胆议论两句政事;虽然如此,在他们奉命传阅完情报以后,依旧是面面相觑, 愕然不语,直到片刻之后, 地位更高、关系更近的刘放终于壮起胆子, 低声开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