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零,出名趁早 第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她的后世的经验来看,不管是哪行哪业,都多多少少涉足于网络营销这块了。甚至很多官方机构,都开始放下身段去吸引网络流量达到宣传目的。
  而对个人来说,通过网络平台展现自己,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个人id,好处更是多方面了。
  有了网络的加持,可以让你的个人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外在这个大平台之上,被越多人关注到,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
  如果自己这次要走插画师这条路,从现在就在网络上运营起一个账号,至少以后接稿都要容易多了。
  林意越想越激动,所以说,没那么优秀的自己也许能借助这个机遇,走向更高的地方呢。
  一说到自媒体,林意首先想到的就是公众号。
  她以前在公司就是负责公众号的运营,对其中的流程比较熟悉,而且就是这一年公众号开始遍地开花。
  林意会这么确定,就是因为她记得从这一年起,大学生又多了一个官方下达的必做任务。
  时不时地关注领导下发的各种公众号,然后截图发给班长,没达标还要扣班分、德育分处理。所以学生们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还是得老老实实地照做。林意记得最多的时候,她一个学期能关注十来个公众号。
  上一世,很多聪明人靠着公众号这个新的风浪发家了,但是当时的林意跟大多数人一样,只是站在旁边看热闹,顺便为那些聪明人贡献出自己微不足道的关注量。
  等后来公众号过了发展高速期,各个领域都被人占满了,她才机缘巧合地进入了这个行业。那个时候,做起一个账号有了固定的套路不难,但是做大却很难了。
  不像这个时候,公众号大部分领域都是空白的,哪怕你每天往里面发几个佳句或者美图,只要你坚持下去,时间长了,也能有很大的关注量。
  林意后来看多了这样的账号,可就算你看不上人家,觉得人家平平无奇的,但人家下场早,占据先机,那阅读量就分分钟可以碾压你。
  如今回到流量元年,再加上脑子里有的那些后世已经被各种整理成册的运营手段。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林意觉得自己应该有分一杯羹的资格了吧。
  她说干就干,当即打开笔记本,申请好一个公众号。
  然后开始慢慢地进行各种布置,林意之前从零到有做出了好几个公众号出来,对这些操作到很是熟练,不用像其他人一样还得一样一样地摸索过去。
  等注意到账号下面的留言功能,更是忍不住窃喜。等她进入这一行后,这种可以留言的账号都是要花钱去买的,现在这直接就能申请到,四舍五入不就等于是自己赚了嘛。
  林意有好几年的自媒体运营经验,很清楚要如何快速打造出一个合格的账号。
  在利用运营手段提高曝光率同时,坚持产出优质且垂直的信息。让关注你的人可以从你那里得到些什么,就算是鸡汤,也能让人暂时得到一点慰藉。
  林意原来在公司的时候,就发现情感类的账号受众是最大的,但是这一次,她并不打算这么做了。
  以前那些要么是为公司形象运营,要么是为了赚钱,为了吸引眼球,毫无立场地各种追热点、贩卖焦虑或者鸡汤,林意其实并不是很喜欢。
  现在要做的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账号了,几乎等同于自己的形象,就得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林意认真地评估自己的能力,看自己现在能够输出什么有价值让人觉得值得关注的东西出去。
  她之前在公司看似什么都学了,什么文案、摄影都能插把手,但是也不过是一个万金油一般的存在。那个时候公司对这些的分工已经很明确了,一个账号背后,往往都是一个团队在支持,众人各司其职。
  林意对这些也只不过是入门而已,关键时刻可以拉出来勉强撑下场面的那种程度,要是把这些作为运营点却还谈不上。
  想来想去,她最擅长的技能点还是在绘画上面,也许还可以加上大学生这个虽然普通但是可以帮助她赢得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度的身份。
  她很快给自己的账号做了定位,一个朝着想做插画师的大学生。
  她把自己以后的账号内容大致分了两个板块,一个是分享大学相关日常,一个就是各种绘画相关干货了。这很符合她现在的身份,也容易吸引到她所需要的目标人群。
  虽然规划得很好,但是做内容需要时间,运营到可以变现更是需要时间,所以林意今天只是暂时申请了个号,把后台设置好了。
  她需要来钱更快一点的兼职,最后互联网给了她答案,她摸到了一个约稿论坛里。确认自己的能力还是可以比得上里面的平均水平后,她就决定暂时吃吃这里的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