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黄色的狗为什么要叫珍珠?”
  “珍珠不是颜色,是指它对我来说很宝贵。”
  宋明栖不解:“它是什么品种犬吗?”
  “最普通的中华犬,流浪狗。”
  周羚低头吃了一会,但好像对这个问题耿耿于怀,又重新抬起头,“如果是一个人叫珍珠,你会问同样的问题吗?”
  这句话让宋明栖陷入沉思。
  他的名字是母亲取的,大概是她怀孕8个月时大着肚子在阳台上晒太阳,看到树梢上一只在明亮日光里栖息的鸟。
  之前想过的十个名字立刻统统不作数,最后定了宋明栖三个字。
  母亲是美术老师,也是浪漫派,她觉得她的儿子会明亮安逸又生动。
  尽管宋明栖后来不幸变成受害者,也饱受心理疾病的困扰,但这个名字告诉他,总还是有人曾经对他抱有美好的期待,也因此他一直没有走错过路。
  同理,这世上贩夫走卒,芸芸众生,谁不是在亲人的满怀期待中降生,也总会有人视他为珍珠的。
  宋明栖沉默了一会:“不会。”
  电扇在头顶吱呀作响,周羚没有再说话,两个人就这样沉默地分食。
  他吃得很快,还是在台阶上吃饭的那套习惯,说起来也很久没有和别人一起坐在桌子边吃这样一顿饭,周羚觉得不太自在。
  快结束时,宋明栖指了一下他的下巴:“这里。”
  周羚拿手背蹭了一下,没有蹭到。
  宋明栖从口袋掏出一张纸巾伸了过去,摘米粒的动作很轻,纸是无香的,并不刺鼻。
  周羚看了他一眼,重新低下头去,宋明栖可以看到他有些泛青的头皮。
  宋明栖开始每天都来。
  第二天的时候他带来了一本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他认为共享知识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所以为躺在床上的周羚倾情朗诵了其中几章:
  “大约在距今7万年到3万年前,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这也正是所谓的认知革命……”
  “会发生认知革命的原因为何?我们无从得知。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认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
  宋明栖的声音平稳温和,算是清朗好听,但缺少波澜,听得久了就像摇篮曲。
  周羚研究了一会夹在里面的借书卡之后,昏昏欲睡地表示:“我发现你的学生缺勤也不能全怪他们。”
  在发现读书活动只是他单方面感兴趣,且对促进友谊的效果不太理想之后,宋明栖在第三天带来了一部电影。
  他搬了架桌子将笔记本电脑支在床尾,然后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和周羚一起观看。
  这是一部有关梦境与时空循环的悬疑片,过程非常烧脑,周羚看上去终于有了些兴趣。
  看了一会之后,宋明栖说:“这里不太合理。快动眼睡眠阶段被突然唤醒的话,应该会记得梦境的过程。”
  “快动眼睡眠?”
  “哦,这是一个特别的睡眠阶段,睡眠者的眼球会出现快速跳动的现象,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被唤醒。”宋明栖兴致勃勃地解释,“你知道吗,50年代欧洲有一些文学艺术创作者灵感枯竭,就让自己处于睡眠状态,再安排仆人在快动眼阶段把自己喊醒,这样就可以将梦境记载下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