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42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翌日,顾陆回到北京。这个时间点,有很多会议要出席,光是智库的就有两场。
  临近除夕,北大肯定是放寒假了,但顾陆还要往学校跑,陆教授的课程不能落下。
  顾陆回归忙碌生活,一忙活就是两周。
  在过去的半月里,田教授是一点也没偷懒,不影响学院行政工作的同时,其余所有时间都花费在了译文上。
  双休日连喜欢的古典乐也不去听了。
  引得老姐妹好奇,“最近工作这么忙吗?”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田教授的老姐妹是《北京文艺》的主编,绝对算高知人群。
  “有翻译任务……”田教授换了一种说法,“在进行一个可能会在文学史留名的事儿。”
  前一种说法老姐妹华主编不一定当回事,但后一种!
  第444章 对不起我声音大了
  文学史留名?
  华主编神色一动。那就正常了,难怪不去听古典乐了,难怪也不去spa了,原来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难道是中俄文化互译,你去当总编撰?”华主编结合老姐妹的能力,迅速想到可能性。
  田教授主持过人民出版社的俄文学系列丛书,但那和文史留名是两码事。
  只有两国在战略上深入合作,再进一步的互译……现代文化史上才会留下一句话“xx为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翻译完了,一定好让我们《北京文艺》做个访谈。”华主编来了兴趣,当即把手机都放下了。刚才她在说话间,在用摩天轮app购买古典乐门票。
  “想什么呢,现在都201……哦不2020年了,架起交楼的桥梁早在二十世纪就被先辈完成了。”田教授回应。
  对的,学过翻译的都知道,中俄文化——俄罗斯那边有翻译四大名著的汉语三杰之一罗高寿(伊戈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加乔夫)先生,中国这边译有近千万俄文学,基本是搭建起国内翻译俄语框架的臧仲伦先生。
  这种大神,“xx”位置你拿头去顶替?
  整得她怪激动的,原来不是。
  华主编又拿起了手机,还是很给面子地接话,“哦?那有什么好机会?”
  “续写托尔斯泰的剧作。”田教授说出来都感觉骄傲。因为这绝对是个大事业。
  “哈?”
  你在港什麽?华主编疑惑地看着对方。
  “顾陆老师为国家创作,祝俄罗斯国庆七十年的贺文。”田教授大致进行说明。
  就顾陆?续写列夫?!田教授认为对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样还不准确,应该是初生牛犊要吃老虎!
  “写得怎么样?托尔斯泰未完成的作品是《早年回忆》吗?”华主编文学储备也相当不错,她口中的这部作品,列夫也确实没写完。
  “非常好,是我见过最好的文学续作。续写的是托尔斯泰未完结的剧作《光在黑暗中发亮》。”田教授斩钉截铁地评价。
  有点自卖自夸的嫌疑了吧,因为自己在翻译,所以给这么高的评价,不过也是人之常情。华主编表示自己非常期待作品。
  “外交三部曲写得精彩,不过我们国家又不是只有这一个作家,为什么总是一样的选择?”华主编随即讨论这个话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