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宠妹怪,随身带着一座城 第22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这回在宏基地产,通过注资他的股份占到了75%。
  张清明注资后的宏基地产摆脱了之前的颓势,在嘉化银行的账户上宏基地产现在拥有四百六十多万美元的现金流。
  张清明要求宏基地产趁着港岛地价低迷大肆收购房产和地皮,由嘉化银行提供资金担保。
  何耀祖对张清明的要求有些犹豫,毕竟他不知道房价会不会继续往下掉,但张清明的要求很霸道,就算继续跌宏基地产也必须大口吃进。
  资金不足可以找嘉化银行贷款,如果嘉化银行资金储备不足可以再找他。
  更何况随着黄金传说的流传,市民们都对嘉化银行恢复了信心,储蓄量也在逐渐变大。
  在十二月合约签订后,华英双方约定港岛政府每年出售的地皮不能超过五十顷。
  虽然这是为了避免港岛政府在离开前疯狂甩地套现,但不得不说一肚子坏水的英伦人在搜刮上的天赋得天独厚。
  英伦人会在明年初开始疯狂的炒地皮价格,每年五十顷的出售土地价格都会是天价。
  到了回归前期,港岛的地价和房价高得吓人,里面满是泡沫,同样虚高的恒生指数在英伦人抽回资金后几乎全面崩盘。
  抄底港岛房产和地皮,是每一个84年来到港岛的穿越者都应该去做的事。
  不过就算此时的港岛房价被腰斩,但平均价格还是远超大陆人的想象。
  例如在较为偏僻的观塘,一户三百到四百尺(三十多平方)的新房售价就高达十六万港币。
  如果是私人平房,同样面积售价几乎要翻倍。
  宏基地产拿下观塘的一栋楼就花了快七百万,更不用说港岛太古区这种繁华的所在,同样的一套房要价高达一百万港币。
  宏基地产买楼没有采用分期模式,而是直接一口气吃下。
  在太古、观塘、弥敦道各自拿下两栋楼后,账面资金便开始吃紧。
  不过暂时有嘉化银行的贷款支撑,所以宏基地产买楼的进度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张清明清楚,自己必须继续搞钱。
  继续存黄金已经不可取,所以他盯上了港岛的四大股票交易所。
  在电视剧《大时代》里,股票经纪们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字交易的场景给张清明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何耀祖带他去的是四大所之一的远东证券交易所。
  虽然交易所里已经出现了电脑办公,但那些电视剧里的大黑板依然存在。
  这里满眼都是红背心大声报价奔走的身影,鼻尖全是粉笔灰尘的味道。
  张清明用的是宏基地产的户头,这次他盯上了康元电子这只股票。
  港岛是全球电子产品生产的集中地之一,更是全球电子手表最大的生产基地。
  但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港岛的主要出口产品变成了彩色电视游戏机、彩色电视机、电视零件和电脑零件。
  原来的电子表厂纷纷陷入了停顿和亏损。
  康元电子就是其中之一。
  康元电子在远东证劵交易所的股价已经连续跌了十个月,从最巅峰的26.5跌到了3块3。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