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出殡那日,秦氏的灵柩先在铁槛寺停灵。
  一应执事、陈设都是新扎的,浩浩荡荡,一带摆了三四里。供与贾家交好的四王八公等官宦人家的人来送殡时用。
  那四王便是东平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八公便是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并着贾家的荣国公、宁国公。
  这四王八公都是本朝立国的时候,因功勋封的。如今本朝已有半年,君子之泽,三世而衰,五世而竭。四王八公里边除了北静郡王功高,按原爵位传袭,余着皆降爵位传习。
  就像宁国府的贾珍现在袭到三品将军,荣国府的贾赦现在袭的是一品将军。除北静郡王之外的四王八公子弟,早就不是什么王,什么公了,有的挂着伯爵、子爵、男爵,有的挂着不用打仗的将军的名号。
  这些人吧,说名望和富贵,都是有的。普通人家,就是千军万马挤过科考这座独木桥,都不一定有官做,只能待补官。
  而在关系网里边的,不用苦哈哈的考试,靠家族荫庇能得官,如李莞的公公贾政;使银子也能得官,比如贾琏跟贾蓉。
  靠关系来的官,可以继续为这个家族带来各种好处。而且也不会被安排重要工作,因为这些人压根也不是办事的料子。所以,四王八公如今,都不在权利中心了。
  不过不打紧,一个官身说出去,就比平头老百姓不知道高哪里去了,路上见了都要礼让三分。加上祖上留下各种田产、房屋、庄子,不愁银子,花天酒地过一生,何乐不为。
  他们是乐了,有人是不乐的。被欺压了的庄户、被强买强卖了的奴仆、被侵占田地的农民。还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当今皇上。
  因为这个朝代还存在一个太上皇,当今皇上的亲爹,所以,旧人暂时没有动,甚至会给一些适时宜的安抚,来消弭这对皇家父子间的紧张气氛。
  这些都是贾珠在枕边告诉李莞的。
  李莞说,那四王八公不是秋后蚂蚱吗?
  贾珠道,正是。
  但是,皇上跟贾珠讲了,他们这一脉若一直清明,便是能保的。
  李莞本不是爱说教的人,会去敲打王熙凤,也是想这个家一直清明下去。干干净净的做人,长长久久下去不好吗?
  且说北静郡王来时,那个排场就是不一样。不愧是四王八公里货真价实的那个“王”。锣敲得“哐哐哐”的响,偌大的华盖在前边撑着。手下还有好一批穿着官服的小弟,在两旁佣侍着。
  老百姓也被压在路两边,只能等着北静郡王的仪仗过了,才能走。
  李莞的认知里,北静郡王也不过是秋后蚂蚱之一而已。
  贾珍忙同贾赦、贾政去迎,还行了国礼。
  贾珠借故走开,他可不想跟北静郡王搭上关系。
  于是,贾珠跟李莞,二人远远地当着吃瓜群众。
  贾政寻贾珠不着,生着闷气,又让宝玉脱去孝服去见北静郡王。
  宝玉再次出现时,已经换上了银冠抹额,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
  贾珠的面色越来越沉,低语一句:“不成样子。”
  因为,大家来的目的,是去给秦可卿送葬啊。贾政让宝玉脱孝服,穿得花枝招展的见北静郡王,真个不合适。
  贾政,假正经……李莞一直这么看她公公的。她并没有看错。
  那水溶也是个好样貌,年未弱冠,形容秀美,看上去很谦和的样子。
  李莞听有人议论,说北静郡王水溶,是个贤王。
  但是李莞不这么认为,就凭他接受宝玉没有穿孝服的一拜,就是他拎不清了。莫说秦氏有比这四王八公尊贵得多的来头,就是去参加一般的葬礼,受人脱了孝服的拜见,也不合适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