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时间长了,许妙愉也纳闷起来,这少年早上说起父亲时的神情不似作伪,那怎么也该爱屋及乌对自己尊敬才对,怎么反而时常冷眼打量,倒像是有仇。
  她有心试探,接着他的话说:“你怎么知道一时半会儿出不去了,刚才守城的官兵可是答应了我很快道路就能畅通。”
  少年道:“这些流民动作整齐,前面的倒下了后面又很快补上,一波接着一波,分明就有人指挥,可不是普通的乌合之众,我看城门处这点儿兵力,迟早被突破。不过他们也是倒霉,偏偏赶上我们出城,谁敢得罪未来的皇妃,县令那老小儿一定正在加紧调派人手过来,等县令的人到了,他们就没还手余力了。”
  说这话时,少年脸上颇为自得,有几分炫耀之意。
  许妙愉心下暗道,他知道得不少,实在古怪。
  但再古怪也果然不过是个孩子,仍有少年心性。
  想到这里,她向少年盈盈一笑,眼波流转,“这我倒是没有想到,多亏了你提醒,紫苏,你去吩咐一声,叫我们的车马都往边上挪一些,不要挡了县令的道。”
  少年见到她的笑容,怔了一怔,脸色遽变,黑着脸慌乱地扔下一句“无聊”,毫无征兆地跑开了。
  此时紫苏尚未下车去,见状不由失笑,“他脸皮倒是薄。”
  然而许妙愉却将珠帘一放,在珠帘的晃动声中陷入了沉思,对紫苏的话置若罔闻,紫苏也没在意,下去吩咐完诸人,又重新登上马车。
  她还没来得及关上车门,外面就响起了由远及近的马蹄声,一群身着铠甲的精锐骑兵从城内疾驰而来,为首的人一身官服,文官打扮,正是宣城县令。
  正如少年袁之所言,有了精锐骑兵的加入,城门处的对峙呈现一边倒的态势,流民再无反抗之力,四散而逃。
  与此同时,县令也来到了许妙愉的马车前,先表达了一番来迟的歉意,然后话音一转,竟要这些骑兵护送许家的队伍去长安。
  许妙愉固辞不受,县令坚持不懈,如此往复三回,许妙愉终于松了口,于是浩浩荡荡的队伍又添数人。
  马车重新启动,驶入旷野之中,一直到晚上,在野外的河边扎营休息。
  侍从点起篝火,丫鬟铺好营帐,许妙愉坐在队伍正中央的火堆旁,少年袁之坐在稍远的火堆旁,正和身边的丫鬟仆从说说笑笑。
  短短半日,他就已经和其他人打成了一片,加上小小漏了几手,帮人看了看顽疾,立刻在丫鬟仆从中赢得威望。
  秦苒在许妙愉身边坐下,听到不远处的嬉笑声,不由得凝神看了一会儿,出发之时她已经听说妹妹找带来的大夫是个少年,如今一瞧果然不假。
  宣城县令的骑兵在周边巡逻警戒,腰间佩刀随走动发出锵然响声,闻言无不胆寒。
  虽然他们是奉命来保护,秦但仍然感觉到不适,她低头看一眼女儿安静的睡颜,不禁有些担忧:“妹妹,他们还要跟到什么时候去?”
  不怪她害怕,宣城谁人不知,县令是个酷吏,而他实行残酷刑罚的保证,就是手底下这群兵将。
  说是兵将,其实就是他从宣城周围网罗的勇猛之士,其中不乏手上沾着数条人命的匪寇,被捕之后为了活命改名换姓效忠于他。
  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在宣城闹出过一些恶事,致使宣城无人不惧怕他们。
  许妙愉低声安慰道:“嫂子莫怕,我已经打听过了,他们只送我们到鄂州,看这脚程,最多不过五六日我们就能抵达鄂州。”
  其中有些内情,许妙愉不希望秦苒操劳太多,便没有明说。
  这宣城县令忽然派兵护送,其实是因为他与鄂州刺史是旧识,原本就计划着派这些人前往鄂州,似有要事相商,护送只是顺便卖个人情。
  她已命人奉上金银玉帛感谢,这一队人的头领欣然应允,至少可保这几日的平安。
  许妙愉计划得很好,但她怎么也没想到,意外会来得如此之快。
  队伍一路沿水路而行,转眼间四天过去,离鄂州越来越近,这日傍晚,眼见天色渐晚,便决定在一处湖泊旁暂时休整一晚。
  鄂州已近在咫尺,明日一早,再前行几十里,便可到鄂州境内,再走上几十里,就能抵达鄂州治所江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