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3)
事情进展顺利,民警根据陈嘉弼提供的线索,很快找到竿儿和墩儿,进行抓捕,念在陈嘉弼举报有功,且尚未到法定年龄,未作处理。
两兄弟挥霍无度,陈嘉弼的钱,是讨不回来了。
民警询问陈嘉弼相关信息,准备将其遣返。
他突然开口:“我在青岛有个姐姐,叫董只只。”
他没有董只只联系方式,不知道她住哪儿,向警察寻求援助。
她名字古怪,全市只有一个叫董只只的,民警火速联系对方。
“警察同志,我再说一次,我就一个弟弟,叫陈鼎之,你们找错人了。”
榉园学校门口,路边停靠一溜豪车,家长们自发上演时装秀,董只只挥手招呼屁颠屁颠蹦跶过来的陈鼎之,矢口否认,匆匆挂断电话,将他抱上电瓶车后座,刮红彤彤淌着鼻涕的鼻子:“我们鼎之今天乖不乖呀!得了几朵小红花?”
第5章
董只只第一时间,将她和陈鼎之的户口迁回青岛,解决就学问题。
身上只有十万块,但她依然把陈鼎之送入区里最好的民办小学,自己转学到青岛二中这所普通高中。
董只只向班主任说明情况,要接弟弟放学,不参加晚自习。
班主任好言相劝,说她高中前两年在深圳,底子打得不错,切莫放松,,有机会往211冲一冲的。
无论如何,书是一定要念的,“懂知识”是董莺对她最大的期盼。
她也是这么教育陈鼎之的:“现在你只剩下我,想住下去,就给我好好念书,学习成绩不好,自己找哥哥去,我再也不管你了。”
对付陈鼎之,董只只尝试过各种方法,最后发现,他凶,只有比他更凶,才镇得住。
好话说尽,干掉两瓶矿泉水,一定用处都没,陈鼎之照样在学校闹脾气,一会抱怨英语老师有口音,一会嫌弃学校硬件设施糟糕透顶,连科技图书馆都没有。
两人吵吵闹闹,磨合两个月,陈鼎之适应现下生活,接受没有爸爸妈妈的事实,姐姐是他唯一的依靠。
他坐在电瓶车上,抱紧董只只,把脑袋贴在她的背脊:“今天英语老师夸我口语流利,让我做英语课代表。”
那日后,派出所民警又打来几次电话,惹得董只只一顿咆哮:“我说你们诈骗集团冒充什么不好,非要冒充警察,说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再打过来,我报警了!”
警察只在电话里问她,认不认识一个叫陈嘉弼的十三岁男孩,没有说明具体情况。
董只只以为他在深圳,听到他还活着的消息,松了一口气,心里愧疚少了些许,但接纳他,绝对不可能。
家里房子小,容不下三人,存款所剩无几,董只只养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堪堪勉强。
她需要找门路,赚外快,维持家用。
网约车与外卖尚未兴起,董只只赚钱无门,正牵着陈鼎之在中山路饭后溜达,碰到初中同学梁晓,在路灯下鬼鬼祟祟,像个特务,在跟一个大腹便便的平头男接头,两人嘀咕一阵子,分道扬镳。
她发现两人似乎有金钱交易,男人给了她一沓钱。
初中两人臭味相投,整天吊儿郎当,搬到深圳,董只只下定决心,好好念书,与昔日狐朋狗友划清界限,许久未联系,没想到梁晓不学好,居然在闹市街口揽客。
她转身避开,带陈鼎之拐入小巷,被身后的梁晓叫住:“董只只,去深圳两年,做起豪门千金,不认识老朋友了?”
董只只勉强寒暄几句,直言自己早已不是富家千金,如今穷得叮当响。
“想挣钱还不容易,我带你入行。”梁晓伸手去捏陈鼎之小脸蛋,被董只只挡在身前。 ↑返回顶部↑
两兄弟挥霍无度,陈嘉弼的钱,是讨不回来了。
民警询问陈嘉弼相关信息,准备将其遣返。
他突然开口:“我在青岛有个姐姐,叫董只只。”
他没有董只只联系方式,不知道她住哪儿,向警察寻求援助。
她名字古怪,全市只有一个叫董只只的,民警火速联系对方。
“警察同志,我再说一次,我就一个弟弟,叫陈鼎之,你们找错人了。”
榉园学校门口,路边停靠一溜豪车,家长们自发上演时装秀,董只只挥手招呼屁颠屁颠蹦跶过来的陈鼎之,矢口否认,匆匆挂断电话,将他抱上电瓶车后座,刮红彤彤淌着鼻涕的鼻子:“我们鼎之今天乖不乖呀!得了几朵小红花?”
第5章
董只只第一时间,将她和陈鼎之的户口迁回青岛,解决就学问题。
身上只有十万块,但她依然把陈鼎之送入区里最好的民办小学,自己转学到青岛二中这所普通高中。
董只只向班主任说明情况,要接弟弟放学,不参加晚自习。
班主任好言相劝,说她高中前两年在深圳,底子打得不错,切莫放松,,有机会往211冲一冲的。
无论如何,书是一定要念的,“懂知识”是董莺对她最大的期盼。
她也是这么教育陈鼎之的:“现在你只剩下我,想住下去,就给我好好念书,学习成绩不好,自己找哥哥去,我再也不管你了。”
对付陈鼎之,董只只尝试过各种方法,最后发现,他凶,只有比他更凶,才镇得住。
好话说尽,干掉两瓶矿泉水,一定用处都没,陈鼎之照样在学校闹脾气,一会抱怨英语老师有口音,一会嫌弃学校硬件设施糟糕透顶,连科技图书馆都没有。
两人吵吵闹闹,磨合两个月,陈鼎之适应现下生活,接受没有爸爸妈妈的事实,姐姐是他唯一的依靠。
他坐在电瓶车上,抱紧董只只,把脑袋贴在她的背脊:“今天英语老师夸我口语流利,让我做英语课代表。”
那日后,派出所民警又打来几次电话,惹得董只只一顿咆哮:“我说你们诈骗集团冒充什么不好,非要冒充警察,说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再打过来,我报警了!”
警察只在电话里问她,认不认识一个叫陈嘉弼的十三岁男孩,没有说明具体情况。
董只只以为他在深圳,听到他还活着的消息,松了一口气,心里愧疚少了些许,但接纳他,绝对不可能。
家里房子小,容不下三人,存款所剩无几,董只只养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堪堪勉强。
她需要找门路,赚外快,维持家用。
网约车与外卖尚未兴起,董只只赚钱无门,正牵着陈鼎之在中山路饭后溜达,碰到初中同学梁晓,在路灯下鬼鬼祟祟,像个特务,在跟一个大腹便便的平头男接头,两人嘀咕一阵子,分道扬镳。
她发现两人似乎有金钱交易,男人给了她一沓钱。
初中两人臭味相投,整天吊儿郎当,搬到深圳,董只只下定决心,好好念书,与昔日狐朋狗友划清界限,许久未联系,没想到梁晓不学好,居然在闹市街口揽客。
她转身避开,带陈鼎之拐入小巷,被身后的梁晓叫住:“董只只,去深圳两年,做起豪门千金,不认识老朋友了?”
董只只勉强寒暄几句,直言自己早已不是富家千金,如今穷得叮当响。
“想挣钱还不容易,我带你入行。”梁晓伸手去捏陈鼎之小脸蛋,被董只只挡在身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