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温督察的手点着一张唐楼结构图。
  “旧楼的结构乱七八糟,我们翻查得彻底,直接就把前后门堵了,天台水箱放空,后巷的垃圾箱也翻了个底朝天,没有藏过人的痕迹。”
  黎叔问:“住户呢?”
  “挨家挨户都查过,连楼梯间堆的破家具、衣柜夹层都没放过。”
  “有没有人趁乱离开?比如送孩子去医院的时候。”
  温督察仔细回忆,摇了摇头。
  “第一批警员到场时,老住户们还守着楼里楼外。有人离开绝对会被发现。”
  祝晴插话:“会不会就是住户作案?犯案后翻窗回自己家?”
  “每一个窗户我们都核查过。旧唐楼的铁窗框生锈,但凡有人爬过,肯定留痕。”
  “至于从大门溜走,更不可能。当时邻居能第一时间听见孩子哭,就是因为他们家门大敞着,唐楼夏天像蒸笼,很多户人家都开着窗通风。”
  “在那样的情况下逃走?不可能。除非这个人有缩骨功。”
  话音落下,他又继续道:“至于黄秋莲,她的状态很差,翻来覆去就只强调不是她。到后来,干脆沉默了,瑟缩在审讯椅上,一句话都不说。”
  黎叔眼神一动。
  这点和黄秋莲的供述对上了。她曾表示,自己一度恍惚到怀疑是否真的失控伤了孩子。直到风波平息,她才愈发确定自己绝不会这么做。
  “案子就是这样了。”温督察合上资料,“老黎,多久没尝旺角警署x餐厅的手艺了?”
  他朝门外抬抬下巴:“去试试?”
  ……
  警方依照现有的证据,继续深入调查。
  一个可能的线索浮现在警员面前,会不会是当年那位病重患儿的家属怀恨在心?
  档案记录显示,那已经是二十六年前的事了,当年韦华昇还是个年轻的志愿者,每周都雷打不动地去医院探望病童。唯独那次,他因为睡过头而偷懒没去,偏偏孩子没能撑过那一天……
  在前往调查的路上,徐家乐感慨道:“如果真是患儿家属的报复,这岂不是应了那句‘升米恩,斗米仇’的老话?不管怎么说,我希望韦华昇的死与这件往事无关。”
  经过详细调查,警方了解到那家人后来生了个女儿,并已举家移民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这条线索就此中断。
  紧接着,警方前往拜访那位车祸致残的学生项斌斌。
  当年出事时他才十五岁,如今已经是二十岁的青年。据了解,韦华昇的资助从未间断,只是从公开转为私下,几次大手术的费用都由秘书直接对接。
  虽然被困在轮椅上,但项斌斌思维清晰,谈吐得体。
  当被问及当年车祸是否有可疑之处时,他轻轻摇了摇头。
  “灾难往往来得猝不及防。”回忆往事时,项斌斌平静地说道。
  原本前途光明的少年,一夕之间变成了现在这样。
  但这些年,他逐渐走出阴影,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