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别看个头小,你看多灵活,还能直接转个头。你说这要是走到没法掉头的田边窄缝犄角旮旯里,多方便?”
  ……
  越看越心动,越看越心痒痒。
  齐邵宁好不容易给他们劝得冷静下来,实地测试看着看着,又滚烫烫的烧起来。
  大冬天的,愣是给看得浑身热乎乎的冒汗。
  “林同志,你看现在你们也在整地,能不能让我上手试试?”等林巧枝结束了一个大项的测试,过来旁边休息喝水,有个看着四十多的中年干部满脸堆笑地凑过来道。
  林巧枝转头看他:“您是?”
  “我姓赵,是从贵州那边来的。”他掏了掏随身挎包里的介绍信,递给林巧枝看,“我学农业的,后来分到县里的粮食局工作。”
  他很积极地道:“我也是农民出身,解放之后才有机会读的书,对农活也很擅长,这种丘陵山地的测试,让我们本地人操作一下,也能给林工你提一点实地的建议,说一些实操感受,对吧?”
  这确实是很有意义的。
  就算做过实地考察,但妄图用几次、几个月的时间,就将当地情况理解得像是本地居民一样透彻,那肯定是痴人说梦。
  林巧枝被这个理由说动。
  她想了想,“这点间隙时间也不够,这样,赵同志,你回去问问看,还有没有谁愿意操作试试,或者有过操作拖拉机的经验,我安排一个时间,做一个适应性测试。”
  “那可太好了!”
  “就这么说定了。”赵油满一步三回头,说着可不能改的话,连忙跑了回去。
  听到赵油满的消息,这些已经混熟了的丘陵干部就兴奋了,“算我一个。”
  “老赵你可得讲义气,你刚到招待所没有空房了,是我俩挤了一晚。”
  “我会开拖拉机,你们可别跟我抢。”
  这些人很多都是穷苦出身,解放后获得了学习的机会,他们从人民中来,又想走到人民中去。
  是真心想造福一方乡里,解决家乡的实际问题。
  林巧枝加了半个小时的适应性测试,却没想到有这么多人,“计划只有半小时,如果按照每个人操作六分钟,走过两到三个测试段的话,也只能有五个人。”
  赵油满当即道:“那就五个,剩下的咱可以往明天排不?或者等下了工,我们可以自己试试的,不用你们照看。”
  林巧枝摇头:“前面那个可以,后面不行,我们的柴油都是有计划的,不配测试人员随意开,太浪费了。”
  “明白、明白。”
  赵油满想到这一层,也是心疼地点头,紧接着很快确定了今天的五个人。
  赵油满第一个坐上拖拉机。
  周师傅教他简单操作,赵油满有点激动:“周师傅这个我会,这些天,光是看都看熟了!你再仔细给我讲讲怎么转弯就好。”
  尽管是全新的拖拉机,在操作习惯上,林巧枝没有改变太多,就好像开车,不管汽车怎么升级,但是方向盘、油门、离合、刹车的搭配,是不会有人轻易变动的。
  改变用户* 的操作习惯,是很愚蠢的事情。
  在旁边看了这么些天,赵油满还真的看得七七八八,很快就操作着小拖拉机进了测试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