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霍丰道:“其实绝大多数人骑车上30度坡需要下车推着走,强行骑几乎不可能。只有小部分特别擅长骑车,且体力好的人,可以通过站立骑行,用一些左右摇车的技巧,骑上这种坡。”
  “而且以我的专业经验,这其中,链条要承受极大的张力,最大齿比也不太容易驱动车轮。”
  所以设计不好的话,整个动力系统的负担是极其大的。
  记者们都被说得动摇了,忍不住怀疑起来。
  “所以您并不看好这次测试吗?”有记者抓住机会,插问道。
  “我可没有这么说。”霍丰摇摇头,客观道:“我只是从专业角度,阐述这项技术的难度。为什么丘陵山地的农业机械化难以铺开?我个人研究仪器仪表的,就不对小地块作业相关的技术发表看法了,就针对这个地形说吧,丘陵山地,就是有坡的!有丘陵、有山、整个地势坡度导致了农耕效率不高。”
  简单一点,平原走着种地都劳累辛苦、困难重重,更何况爬山种地呢?
  “没错啊!”
  一声感慨从人群中传出来,定眼望去,是个风尘仆仆、面色略黑,拎着一个黑包的人。
  他身边还围着几个人,有男人有妇女,都是类似的打扮,有的腋下还夹着黑色公文包。
  看行头倒像是政府领导,但细看又觉得不太像,气质有点朴素过头了。
  拎着黑包那人继续道:“这位同志说得好啊,咱们丘陵山地机械化覆盖率低,就是因为那一座座山,一道道坡,坡一陡,拖拉机都开不上去。”
  自然就带不动那些需要牵引的农机,别人用铁牛,他们还在用耕牛。
  别人一天就能犁完的地,他们要干上十天半个月。
  别人收玉米,一台拖拉机只用一天延半宿,就能把全村的活干了,干得又快又好,他们人工干又累又不出活。
  他们国家造了车、造了火电站、造了跨江大桥……时代在往前,技术在飞跃,为什么要抛下他们山里的农民啊!
  他看向霍丰问道:“真就这么难吗?”
  霍丰咳咳两声,他这边单论技术,真的是非常困难的,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空载,进西4测试段。”林巧枝命令指挥的声音再次通过铁皮喇叭传来,极大缓解了夹生的尴尬气氛。
  霍厂长发自内心的吁了一口气,不由转头看向场地,把答案交给事实道:“咱们直接看吧。”
  他攥住围线,一时心如擂鼓,不觉攥出一层手心汗。
  “开始了吗?”
  “好像是没看到掉头返回来了诶!”
  “西4段说的就是后面那段高高低低的斜坡吧?”
  记者们后知后觉,负责摄像的连忙举起照相机,或赶紧收回神,紧张地扶好三脚架支起的摄像设备。
  闻言,几个坐了几夜火车远道而来的基层干部也都纷纷往前挤到围线前,忐忑不安地朝着场地内拖拉机投以目光。
  “小巧玲珑”的全丘陵地形拖拉机样机,载着许多沉甸甸的期待,义无反顾地驶向了斜坡。
  头也不回地,往上开。
  第91章 林巧枝,中国丘陵农机第一人
  林巧枝做了很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