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追求着心中极致高点。
  赛场上,很多红旗厂的选手,都追随着林巧枝的步伐。
  她制作简易定位装置,红旗厂选手也都做。
  她使用水浸泡,来消除锉削带来的热应力,红旗厂的选手也都耐着性子浸泡。
  她每锉削一段,就用游标卡尺、千分尺、角度尺测量校准,很多人也根据自己的锉削节奏,增加了测量,确保尺寸在公差范围内,确保角度准确。
  类似的细节不少,每个人领悟到的也不同。
  即使有点慢,但看着林巧枝不急不慢的操作,心也就安定下来。
  赛场上不是没有人注意到林巧枝的动静,但只有红旗厂的选手看完后下意识跟着来,这是一种信任,一种几乎无条件的信任。
  他们见过林巧枝处理20吨复杂模具的各种突发问题,他们见过林巧枝在交流会上侃侃而谈,见过她应对各个厂不同问题都毫不怯场,更见过她克服了高工们都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
  那种积累的信任,那种对“她在想办法”的可靠感,是旁人没有办法理解的。
  旁人会想,这么简易的定位装置有用吗?万一操作不当反而添乱怎么办?最后不还是要靠感觉和尺寸把握?
  旁人会犹豫,每每锉削几十下就泡水,中间都空闲,难道不耽搁时间?那一点点温度带来的金属体积一丝丝改变,能有多大的影响?还有人连为什么泡水都想不通。
  但红旗厂的人不会这么想。
  即使有疑问,心里的第一想法永远是——林巧枝这么做,肯定有她的道理。
  她可是想要翻越高山的人!
  如果没有这样的志气,为什么要做这些?凭她的技术简单直接怼上去,也绝对稳进前十,有非常大的概率冲进前五。
  他们红旗厂新一代青年中的佼佼者。
  跟上她,狠狠杀一杀仪器仪表厂的嚣张气焰!
  时间渐过。
  陆续有选手提交了工件。
  赛场上不断有人离开,剩余的身影逐渐稀疏减少。
  令所有人诧异的是,最后一批留在赛场上的,除了进度落后又不甘心放弃的选手,竟然有不少红旗厂的人。
  “他们怎么还没做完?”
  “仪器仪表厂的选手好像早就完成了吧。”
  “嗯,我提交钢板的时候,场上基本上就看不到仪器仪表厂的人了。”
  “红旗厂这是怎么回事,不会一起趴窝了吧?”
  “那就好玩了,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进一进前十?”
  在场外低低的议论声中。
  两个裁判也开始在不断处理整块钢板,用车床把四块工件“滋——”地从钢板上车下来,干脆利落,两秒一件。
  顺手就做嵌合,合得上的标上序号,等待测量精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