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台下众人其实也都看到了那个出声的人,倒是不觉得他没素质,只觉得他说出了大伙的心声。
  把人心勾得痒痒,然后就不管了,怎么能这样!!这样是不道德的!!
  即使道理都懂,但心里还是痒痒啊,不少人屏息凝神,希望这位勇敢的同行再给点力,为大家发声。
  毕竟这样的带点纪律的场合,尤其是台上站着的人如此年轻,是个年轻后辈,不是每个人都方便、且好意思提出这样的请求的。
  “今天上午时间有限,我们抓紧。”林巧枝不受影响,节奏也没有丝毫被打乱,“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难度,远高于分体松动……”
  台下不少人脑子还被上一个问题吸引撩拨,舍不得离开,但林巧枝讲的下一项技术又追着就来,更为诱人。
  这个也好,那个也香。
  脑子好像变成两只在抢食的狗,在争斗中汪汪大叫,左蹦右跳。
  在两难中犹豫抉择,脸上肌肉都跟着抽动两下,最后只能忍痛割爱,跟着林巧枝的节奏走。
  没办法。
  要是纠结这一个问题,难道要把后面所有关键点全都错过吗?
  林巧枝在分享这些经验的时候,注意到,礼堂门口打开,进来几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广交会上分管工业展区的胡开记和外交部的一名同志都在里面,另外几位,就不太眼熟了。
  不过这一行人进来之后,就在后排找位置坐下了,并没有打断林巧枝的分享。
  时间一点点流淌。
  台下的各种声音和反应都趋于平缓,所有人都调动全部脑力认真听林巧枝讲述的内容。
  “……以上就是分体研制需要克服的几个主要困难,接下来,我想以这个20吨重模具的经验为基础,同各位分享一下我对优化这套技术的一些想法。”林巧枝语气很谦虚,没有什么沾沾自喜,傲慢自得的调子。
  但事实上,技术讲到这里,不管语气和神态如何,就已经不是谦虚不谦虚,客气不客气的问题了。
  就好像考完试,一个学霸以很谦虚的口吻说:“这次数学只考了120分。”
  人家是有理有据的,她说自己附加题没做,还有提升空间。
  但这个满分的战绩砸下来,口吻和态度就得由听到这话的人自行解读了。
  “在这套20吨模具的制作中,我们每个模块都预留了‘技术升级插槽’,若日后产品升级,技术有变动,随时可以替换新的模块,进行技术升级。”
  不需要20吨整体重做!
  “方案设计之初,我们考虑到模具的‘移植性’,其中至少60%部件可复用。”
  “仅更换故障模块,预估维修成本降低了94%”
  ……
  林巧枝设计的方案,为什么会让人惊艳不已,道理就在这些巧思里了。
  她不仅完成了分体研制的基础技术功能,还建立了工业品“可进化”的概念。
  这是整体制作完全无法匹敌的。
  不仅解决了“失误率”“工期风险”“材料报废率”“运输难度”等普遍问题,竟然还能同时考虑到整个模具未来的迭代升级,这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了。
  模具作为工业之母,用来批量生产某种固定形状工件的东西,竟然有人考虑到它的未来升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