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2 / 3)
看来,庄王这次虽然没有如同原书剧情里那样病得起不了身,但受的刺激未必更浅。
庄王收回视线,又数了下诸侯王的人数:“林王殿下倒是贵人事忙,就她没到了。”
“庄王瞧着也没比本王早来一时半刻啊。”林王正好到了,“本王还去接了个人,也就比庄王慢半步,说来还是庄王比较忙。”
林王不是一个人来的,除了仆从之外,她身侧还跟随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
在场认得这位妇人的人很少,但庄王绝对是其中一个。
毕竟,当年先帝后宫里,哪些后妃必须杀,哪些后妃可以放过、作为摆设,庄王都是根据家世和往日了解的风评,精挑细选过的。
庄王皱起眉头:“柳夫人不好好在南郊行宫为先帝祈福,擅自出来做什么?”
说话间,庄王看了一眼自己的近侍——林王去南郊行宫,还把柳夫人带了出来,这事儿不可能毫无动静,林王难以完全遮掩行踪,又瞒过行宫守卫,风平浪静就把人带到了丞相府。
尤其是,庄王还特意吩咐过手下人,最近要好好跟踪窥视着诸侯王们的行动,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要禀报过来,其中离经叛道、出人意料的林王最需要关注到。
而庄王最近实在精力不济,便按着习惯和信任,让手下人有事先禀报近侍,他的近侍再整理精简,根据轻重缓急禀报给他。
可柳夫人这事儿,近侍没有告诉他,庄王眯了眯眼。
却见近侍也一脸茫然和惊讶,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在被庄王看过来时,他好似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职,脸色一白、额头马上冒出了冷汗,神态十分惶恐。
庄王收回视线,若有所思……他这近侍,在他手下已经有二十年了,是他从前那近侍的亲弟弟。
从前那近侍在十三年前的宫变之中重伤,熬了几天后还是死了,临死前嘱托胞弟誓死效忠庄王,又恳求庄王照拂胞弟几分,庄王衡量了下,便把从前那近侍的胞弟提拔为了自己身边新的近侍。
一晃而过十三年,这十三年里,这个近侍办事机灵、很会看他眼色,庄王也不是第一次把重要事务托付给他,但他从未办失手过。
虽然偶尔也会有点小私心,比如从中给他自己捞点好处,但都程度恰当、不过火,而且的确做到了凡事以主子庄王的利益至上,十分忠诚。
所以,虽然这近侍有点小毛病,但庄王反倒更加信任于他。
这会儿,庄王虽然起了一点疑心,但也不至于因为一件事就怀疑上跟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若是想要杀他早就有无数机会的近侍。
庄王思量着,怕是近侍也被瞒住了,他手下另有欺上瞒下者。
林王应当是临时去接了柳夫人、马上就赶过来,手下人有意拖延掩瞒一二,跟在他身边前来丞相府的近侍没发现疑点,也是情理之中。
他若是此时怀疑身边最近之人,怕是反倒中了旁人的意。
而林王把柳夫人带过来,自然不会是为了给李丞相贺寿,那……庄王神色凝重,想到了柳夫人曾是先帝皇后身边的宫人。
但那又如何?林王不是个蠢的,难道不知道重提旧事无用?
林王是想帮着卫樾?卫樾和温催玉到底是怎么说服无利不起早的林王的?那其他诸侯王呢?
庄王本以为,卫樾和温催玉先前故意激他离开国都,是需要他不在的时间、好去联络诸侯王,如果他在,他们就做不成这件事。
而他不觉得卫樾和温催玉在几天时间里能做成什么,即便做成了,几天时间也不够诸侯王暗中从封地调兵过来,所以不仅没上心,反而很有看笑话的心思。
但现在……庄王意识到,恐怕是他过去那些年都太顺风顺水了,如今虽然提起了警惕心,但还是难免轻敌。
林王早在初入雁安时,便去见过如今带到这里来的柳夫人。
所以,卫樾和温催玉应当是更早之前,早在回雁安之前,就和诸侯王有勾结了。
那他们准备到了什么程度? ↑返回顶部↑
庄王收回视线,又数了下诸侯王的人数:“林王殿下倒是贵人事忙,就她没到了。”
“庄王瞧着也没比本王早来一时半刻啊。”林王正好到了,“本王还去接了个人,也就比庄王慢半步,说来还是庄王比较忙。”
林王不是一个人来的,除了仆从之外,她身侧还跟随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
在场认得这位妇人的人很少,但庄王绝对是其中一个。
毕竟,当年先帝后宫里,哪些后妃必须杀,哪些后妃可以放过、作为摆设,庄王都是根据家世和往日了解的风评,精挑细选过的。
庄王皱起眉头:“柳夫人不好好在南郊行宫为先帝祈福,擅自出来做什么?”
说话间,庄王看了一眼自己的近侍——林王去南郊行宫,还把柳夫人带了出来,这事儿不可能毫无动静,林王难以完全遮掩行踪,又瞒过行宫守卫,风平浪静就把人带到了丞相府。
尤其是,庄王还特意吩咐过手下人,最近要好好跟踪窥视着诸侯王们的行动,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要禀报过来,其中离经叛道、出人意料的林王最需要关注到。
而庄王最近实在精力不济,便按着习惯和信任,让手下人有事先禀报近侍,他的近侍再整理精简,根据轻重缓急禀报给他。
可柳夫人这事儿,近侍没有告诉他,庄王眯了眯眼。
却见近侍也一脸茫然和惊讶,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在被庄王看过来时,他好似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职,脸色一白、额头马上冒出了冷汗,神态十分惶恐。
庄王收回视线,若有所思……他这近侍,在他手下已经有二十年了,是他从前那近侍的亲弟弟。
从前那近侍在十三年前的宫变之中重伤,熬了几天后还是死了,临死前嘱托胞弟誓死效忠庄王,又恳求庄王照拂胞弟几分,庄王衡量了下,便把从前那近侍的胞弟提拔为了自己身边新的近侍。
一晃而过十三年,这十三年里,这个近侍办事机灵、很会看他眼色,庄王也不是第一次把重要事务托付给他,但他从未办失手过。
虽然偶尔也会有点小私心,比如从中给他自己捞点好处,但都程度恰当、不过火,而且的确做到了凡事以主子庄王的利益至上,十分忠诚。
所以,虽然这近侍有点小毛病,但庄王反倒更加信任于他。
这会儿,庄王虽然起了一点疑心,但也不至于因为一件事就怀疑上跟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若是想要杀他早就有无数机会的近侍。
庄王思量着,怕是近侍也被瞒住了,他手下另有欺上瞒下者。
林王应当是临时去接了柳夫人、马上就赶过来,手下人有意拖延掩瞒一二,跟在他身边前来丞相府的近侍没发现疑点,也是情理之中。
他若是此时怀疑身边最近之人,怕是反倒中了旁人的意。
而林王把柳夫人带过来,自然不会是为了给李丞相贺寿,那……庄王神色凝重,想到了柳夫人曾是先帝皇后身边的宫人。
但那又如何?林王不是个蠢的,难道不知道重提旧事无用?
林王是想帮着卫樾?卫樾和温催玉到底是怎么说服无利不起早的林王的?那其他诸侯王呢?
庄王本以为,卫樾和温催玉先前故意激他离开国都,是需要他不在的时间、好去联络诸侯王,如果他在,他们就做不成这件事。
而他不觉得卫樾和温催玉在几天时间里能做成什么,即便做成了,几天时间也不够诸侯王暗中从封地调兵过来,所以不仅没上心,反而很有看笑话的心思。
但现在……庄王意识到,恐怕是他过去那些年都太顺风顺水了,如今虽然提起了警惕心,但还是难免轻敌。
林王早在初入雁安时,便去见过如今带到这里来的柳夫人。
所以,卫樾和温催玉应当是更早之前,早在回雁安之前,就和诸侯王有勾结了。
那他们准备到了什么程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