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3)
我慢慢直起来上半身,扭头往后看去,隐约看到了雨幕之中,她深深叩首,未曾起身,也没有看到我的凝望。愚钝如斯,我竟然因为一次任性,就陷入到了这般地步。
宦官离开后片刻又进来,向皇帝传着谢灵仙的话:“谢女官说,臣与殿下是君臣,亦是知己,臣辅佐殿下,皆为北凉社稷,无关私情,更何况公主早有安排,欲送臣女往幽州青城照莲庵带发修行,只因怕扰了陛下才迟迟未奏,如今臣惹陛下与公主父女不和,深感惶恐,特来请罪,自请立刻启程去幽州。”
最后那四个字掷地有声,将我砸了个眼冒金星,几乎跪都跪不稳。
她谢灵仙怎么就能想出这样狠绝的办法,让我这个最不愿意她离开的人都措手不及,还是说,这本来就是她想好的退路,只等这种千钧一发的时候说出来,明明我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所有纷杂的情绪都变作恨意,让我忽然笑了出来。
皇帝听到我的笑声,反而不再愤怒。但我现在想的是,若是能渡过这次难关,定要把在背后推波助澜的人全都杀了,一个也不能留。
“好一个无关私情,萧姒,你听听,连你的人都比你会说话。”皇帝看着仍然扭着头的我说,“孤只问一遍,她带发修行,你可舍得。”
又不是真落发为尼,就算做了尼姑,我照样能将她抢回来。
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湮没在雨声中:“儿臣当然愿意了,谢灵仙能以身奉我北凉,我开心还来不及。”
皇帝坐回了高位,语气已经不似之前那样咄咄逼人:“你敢承认,便莫要后悔。”
“我,不悔——”
大雨瓢泼,我走出殿门的时候,谢灵仙还跪在雨中,看到我安然无恙,知道这招以退为进算是成功了,她望着我,冲我浅笑,顿时心中对她的埋怨都消散了,我从一旁扯过伞,遮在她的头上,摸了摸她的脸。
谢灵仙拉住我的手,摇摇头。
我垂下眼睛,她本来身体就弱,这样淋雨,还要舟车劳顿,怕是又要生病,她踉跄着站起来,我们手拉着手,并肩走回了明王宫,雷声轰隆,谁也没有说话,直到在明王宫外,她忽然唤我殿下,紧接着就倒了下去。
我接住她,连忙让人请医官。
谢灵仙染了风寒,整日昏睡不醒。
即便服了汤药也睡的极不安稳,我抚她脸颊,有时觉的滚烫,有时又觉冰冷,如此翻来覆去反复无常,使得谢灵仙愈发形容憔悴。记得她刚来明烛殿时,谢灵仙也这样病了一次,烧的浑身滚烫。
上一次这般忧心,还是在母后病入膏肓时,那时候我还年幼,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日渐憔悴,起初她和皇帝关系还有些僵硬,深夜他来,只会隔着纱幔远远瞧着母后。
我总是被父皇神出鬼没的身影吓到,兄长冲我嘘声,我们只能装作看不到母后和他遥遥对望,可是他总是不进来,总是这样站在远处,好像隔的不是一层纱,而是千山万水。
到了后来,母后病重了,他才来到床前,但他已经抓不住了。
德妃知道谢灵仙病了,还特意请了旨意,让她即刻出宫前往幽州,就算在病中也不得耽搁,我在明王宫大发雷霆,又去了她的宫殿,把能砸的东西砸了一个遍,德妃躲在太极宫,根本不敢来见我。
或许,他本来就只是帝王。
是我总在回忆那段还算幸福的往事,不肯认清现实。
第三十一章
南山寺庙中的雪夜,我自以为算无遗策,实际上谢灵仙执棋比我冷漠千百倍,我真是信了她的邪,才觉得她对我有几分情爱。
意识到谢灵仙没有我自以为的那么稀罕我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察觉到我比自以为的,要更喜爱她,更让我痛恨。
我跪在她的床畔,轻声质问她为何要离开,我在意的是谢灵仙竟然就这样答应了,没有丝毫犹豫纠结,可是她不回答我,也不醒过来。
太子立在外殿,他看着我从内室走出来时魂不守舍的模样,眉头锁得更紧:“我知道你放心不大她,但是幽州路途遥远,陛下若问起,你又该怎么交代?”
“我知朝局暗流汹涌,擅离京畿实非明智之举,但是我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幽州路途遥远,又要车马劳顿,若是照顾不周,她的病又怎么办。”
我下定了决心:“对外只说我受了风寒,需在明王宫静养,不许人探视。” ↑返回顶部↑
宦官离开后片刻又进来,向皇帝传着谢灵仙的话:“谢女官说,臣与殿下是君臣,亦是知己,臣辅佐殿下,皆为北凉社稷,无关私情,更何况公主早有安排,欲送臣女往幽州青城照莲庵带发修行,只因怕扰了陛下才迟迟未奏,如今臣惹陛下与公主父女不和,深感惶恐,特来请罪,自请立刻启程去幽州。”
最后那四个字掷地有声,将我砸了个眼冒金星,几乎跪都跪不稳。
她谢灵仙怎么就能想出这样狠绝的办法,让我这个最不愿意她离开的人都措手不及,还是说,这本来就是她想好的退路,只等这种千钧一发的时候说出来,明明我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所有纷杂的情绪都变作恨意,让我忽然笑了出来。
皇帝听到我的笑声,反而不再愤怒。但我现在想的是,若是能渡过这次难关,定要把在背后推波助澜的人全都杀了,一个也不能留。
“好一个无关私情,萧姒,你听听,连你的人都比你会说话。”皇帝看着仍然扭着头的我说,“孤只问一遍,她带发修行,你可舍得。”
又不是真落发为尼,就算做了尼姑,我照样能将她抢回来。
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湮没在雨声中:“儿臣当然愿意了,谢灵仙能以身奉我北凉,我开心还来不及。”
皇帝坐回了高位,语气已经不似之前那样咄咄逼人:“你敢承认,便莫要后悔。”
“我,不悔——”
大雨瓢泼,我走出殿门的时候,谢灵仙还跪在雨中,看到我安然无恙,知道这招以退为进算是成功了,她望着我,冲我浅笑,顿时心中对她的埋怨都消散了,我从一旁扯过伞,遮在她的头上,摸了摸她的脸。
谢灵仙拉住我的手,摇摇头。
我垂下眼睛,她本来身体就弱,这样淋雨,还要舟车劳顿,怕是又要生病,她踉跄着站起来,我们手拉着手,并肩走回了明王宫,雷声轰隆,谁也没有说话,直到在明王宫外,她忽然唤我殿下,紧接着就倒了下去。
我接住她,连忙让人请医官。
谢灵仙染了风寒,整日昏睡不醒。
即便服了汤药也睡的极不安稳,我抚她脸颊,有时觉的滚烫,有时又觉冰冷,如此翻来覆去反复无常,使得谢灵仙愈发形容憔悴。记得她刚来明烛殿时,谢灵仙也这样病了一次,烧的浑身滚烫。
上一次这般忧心,还是在母后病入膏肓时,那时候我还年幼,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日渐憔悴,起初她和皇帝关系还有些僵硬,深夜他来,只会隔着纱幔远远瞧着母后。
我总是被父皇神出鬼没的身影吓到,兄长冲我嘘声,我们只能装作看不到母后和他遥遥对望,可是他总是不进来,总是这样站在远处,好像隔的不是一层纱,而是千山万水。
到了后来,母后病重了,他才来到床前,但他已经抓不住了。
德妃知道谢灵仙病了,还特意请了旨意,让她即刻出宫前往幽州,就算在病中也不得耽搁,我在明王宫大发雷霆,又去了她的宫殿,把能砸的东西砸了一个遍,德妃躲在太极宫,根本不敢来见我。
或许,他本来就只是帝王。
是我总在回忆那段还算幸福的往事,不肯认清现实。
第三十一章
南山寺庙中的雪夜,我自以为算无遗策,实际上谢灵仙执棋比我冷漠千百倍,我真是信了她的邪,才觉得她对我有几分情爱。
意识到谢灵仙没有我自以为的那么稀罕我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察觉到我比自以为的,要更喜爱她,更让我痛恨。
我跪在她的床畔,轻声质问她为何要离开,我在意的是谢灵仙竟然就这样答应了,没有丝毫犹豫纠结,可是她不回答我,也不醒过来。
太子立在外殿,他看着我从内室走出来时魂不守舍的模样,眉头锁得更紧:“我知道你放心不大她,但是幽州路途遥远,陛下若问起,你又该怎么交代?”
“我知朝局暗流汹涌,擅离京畿实非明智之举,但是我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幽州路途遥远,又要车马劳顿,若是照顾不周,她的病又怎么办。”
我下定了决心:“对外只说我受了风寒,需在明王宫静养,不许人探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