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来这政策可能会有波折,但应当不会彻底失败。
  想到这,武皇心情淡定了几分,还想开口宽慰有些忐忑的李云乐。
  但武皇不知道的是李云乐忐忑的并不是这项政策能否成功实施,毕竟历史早已经证明牧民们也终归会随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抛弃掉原本的生活方式。
  李云乐忐忑的是这项政策会导致多少牧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限制牧民的行动区域,不准牧民像从前那般到处放牧,寻找新鲜的草场便是对牧民显得很是残忍的政策,但李云乐却不得不做的政策。
  毕竟若还是如同以往那般让他们随意迁徙,那人口如何统计?税收怎么收?一切的大一统控制手段就都成了笑话。
  只是若真限制牧民们四处游牧,那对他们的生产生活必然照成重大影响。
  虽然改革总会照成部分人利益的损失,但她却还是想尽可能减轻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不知道未来的自己能不能做到呢?
  不过李云乐虽然有些忐忑,却也并不抵触天幕的提前播报。
  哪怕没有天幕,等到政策颁布之时,牧民们的反应也会极大,她到时候也不得不解决与面对。
  而如今天幕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是查漏补缺,如果原本的她有什么缺漏,那如今的自己便可以通过天幕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尽量减少伤亡。
  很快天幕说出了那个让李云乐无比牵挂的答案。
  【这里我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条政策的确对当时的牧民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安乐大帝却用她的卓越目光和提前准备尽可能减少了对牧民生活的影响,甚至在十年后,大部分牧民的生活都过得比改革之前要好。】
  第41章
  【安乐大帝深知这一政策会极大地影响牧民的生活,所以在正式颁布法令之前,她便做了许多准备帮助牧民度过这段过度时期。】
  【首先她早就准备了许多救济灾粮,在冬日里分发给牧民们,帮他们度过最难熬的时光,确保牧民不至于因为饥饿而大量死亡。】
  【其次在相对合适种植业的区域教会牧民开垦土地,同时引入相对适宜草原环境的农作物进行种植,譬如土豆、燕麦、荞麦等等相对耐寒、耐旱的作物,让游牧民族转变为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减少牧民对放牧的依赖。】
  【同时,她还开放了边境汉民和草原游牧民族的通商,彼时因为高产粮种在全华夏中原地区推广开来,所以当时的粮食产量相对华夏的人口已经多有富裕。而且游牧民族的人口相对中原地区人口还是要少得多得多,如果能够合理的交易的话,那些多余的粮食不仅能够养活牧民,还能让汉族百姓多一份收入。】
  【为了避免商人趁着游牧民族虚弱之时谋取暴利,她还规定商人在跟草原通商时的利润率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如有违反规定,面对的便将是天价罚单和吊销通商执照。】
  【当然除此之外,她还充分发掘游牧民族的优势,在各地建立羊毛织物工坊,先是手工,再逐渐引入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出产羊毛地毯等等编制产物与汉族百姓互市,要知道羊毛地毯这些产物在中原地区卖得向来不便宜。。】
  【总的来讲就是让牧民在放牧之外多一些别的收入,减轻对放牧的依赖,同时通过经商、赈灾等行动为游牧民族补贴不够的粮食。】
  草原上牧民们再次陷入一阵沉默。
  半晌后才有牧民开口道,“听着这些措施,咱怎么感觉安乐大帝不像是故意想要害死咱们,削弱草原的实力哩。如果她是故意的,又何必给咱们粮食呢?”
  “我也有这种感觉,安乐大帝已经在尽量降低影响了。”
  但依旧有许多人并不同意,“呵,猫哭耗子假慈悲,她要是真的在意,就不会禁止咱们到处放牧了,不过是为了麻痹咱们,避免咱们真被逼急了造反。”
  “对,会信那中原皇帝的也太单纯了,真是被打了一巴掌,然后又给了颗甜枣,然后你们就记得那颗甜枣,觉得她是好人。”
  ……
  很快,整个营地便闹哄哄地吵了起来,牧民们各执己见,一时间很难达成统一认识。
  武皇则是瘪了瘪嘴,在心中感叹,这丫头还是太好心了,何至于浪费这么多的钱财去救助那些个外族人?
  那些个胡人往往只有将他们打狠了才会真正的心服口服,她这般作态反倒是会让胡人们心怀侥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