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常顺道:“他祖籍便是山西的,这回得了这个差使,以后也不会再往京里来。”
  只是祈瑱此番受伤极重,常顺回想起来也是心惊肉跳,不由道:“侯爷,以后万不可再行如此险事了。您这回伤这般重,太医都说了,您这左臂,此后再不能举重物了……”
  常顺越这般说,祈瑱反而越觉得庆幸:“你不知当时情形,根本躲闪不及。也幸好是我挡了那一箭,不然彦哥身量未成,又没有甲胄护身,真叫他挨着这一重箭……”
  他每回想那后果,便觉得不寒而粟,又庆幸自己那时当机立断,替
  彦哥儿挡了那一箭。
  若这回祈彦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程嘉束绝对不会再放过他,是一定会与他拼命的。
  常顺想想那情形,再想想自家夫人那行事品性,若是这回世子爷再出事……他亦是不由打了个寒颤。
  两人不约而同地换了话题。
  常顺道:“陛下已派了人寻找卫王下落,顺便剿灭白莲教余孽。”
  祈瑱哼笑一声。此事本就是卫王一手谋划,想借此机会逃出京城,去到封地。如今只怕是要弄巧成拙,真个命丧于“白莲教”之手了。
  果然,不出半月,便有消息传来,卫王已被白莲余孽杀死在一个秘密祭坛中。皇帝为此震怒痛心不已,将捉到的其余白莲余孽都枭首示众,以慰卫王在天之灵。
  当时被一群死士刺杀,至今仍叫乾安帝后怕不已,如此,又岂是死一个卫王能够平复他的怒气的。之后又陆续查处了一大批与猎场行刺案相关的人员,以勾结白莲余孽,意图行刺谋逆的罪名办了。中间又牵连到一批当年卫王的拥趸。一时间京里又是一阵腥风血雨,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赵家与程家。
  因两家极善明哲保身,且先帝在位最后几年,局势已经明朗,便是从前有什么书信往来,两家也早已销毁,是以此次并未查出什么实据。最后赵家因被搜检出几封语焉不详的信件,被判了抄家流放。程家则是罢官,遣回原籍。
  程嘉束收到程家传来的消息时,正与祈瑱二人在书房里品茶。闻听程家被遣返原籍,不免一怔。
  祈瑱便握了她的手:“我陪你送一送吧。想来也是最后一面,见见无妨。”
  程嘉束思忖了一会儿,终于点头答应。
  官员遣返原籍都是有规定时限的。程嘉束并不耐烦再登程家的门,干脆便在程家归乡那日城外给程家人送行。
  祈瑱叫人封了两百两的程仪。给得少了面上不好看,只是给得多了程嘉束又要不乐意。便封了四个五十两的大元宝完事。若是亲近人家,必然免不了赠些药材衣物,路菜干粮,以方便旅途中使用,只是程嘉束又哪里会管这些。封了程仪作作意思就够了。
  上午刚过巳时,程嘉束与祈瑱在凉亭外便看到程家的车马出了城门驶来。两人便上前见礼。
  程在沣如今老态尽出,神情萎顿,但见到程嘉束夫妇二人过来,也强打起精神。拉着祈瑱,又叫上长子程嘉楠,一副翁婿亲热的模样去一旁谈天。只留赵氏,程嘉穗及一位年青妇人,想来是程嘉楠的妻室。至于还有几个妾室出的弟妹,想来是在马车里,没叫他们出来见客。
  程嘉楠的妻室倒还好,虽然神情憔悴,还是规矩朝程嘉束行了礼。
  程嘉穗显是极其厌恶程嘉束,见她过来便狠狠瞪了她一眼,又哼了一声,赵氏拽了她一下,勉强挤出笑道:“你妹妹不懂事,你莫要往心里去。”
  程嘉束笑笑,没有说话。本就走个过场而已,有祈瑱与他们表演就是,她与赵氏可没有什么好说的。
  谁料赵氏竟然还陪笑道:“往后我与你父亲回钱塘老家去了,京里头就余你和嘉禾姐妹两个。唉,亲姐妹间哪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呢,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以后你们有个人互相帮衬着,也比孤身一人,没个娘家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程嘉束笑了,怪不得赵氏肯冲自己露个笑脸,原来是指望自己这个侯夫人给程嘉禾撑腰呢。
  只是她却不愿意做这个好人:“我自嫁了人,便是没了娘家。我一个没有教没人管的,尚且把日子过下去了。妹妹从小有太太精心教养,想来日子也不会过得差到哪里去。”
  程嘉楠的妻子听了这话,不由看了这大姑姐一眼。知道她跟娘家关系不好,不想到这个时候了,竟然还是连一点情面都肯不留。
  不由得也暗暗恼恨起自家婆婆来,这么一个贵亲,生生便是叫她得罪了。既然不喜这个继女,又何必叫她嫁入高门?二姑子倒是命好,没叫婆家给休了,以后好歹还是个官眷。只可惜自己,嫁鸡随鸡,从此也只能做个平头百姓了。想着想着眼圈便又红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