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4 / 4)
要知道,不管哪一批,他们一旦入了官场,就是属于官僚阶级,天生与皇权站在对立面。而在官场中虚与委蛇、阴奉阳违、只拿不干几乎每一个官员的天性,那种忠于职守、赤胆忠诚的才是奇葩。皇权的强盛,也不是皇帝能给大部分官员带来更多的利益、权势而已,而不是因为那位皇帝有多圣明、臣子又多忠心。
想着想着又想远了,康熙微不可察的叹气,年纪愈大,对现实看的愈清,年轻时的雄心万丈反倒愈见消磨,更多的时候,他都是在考虑,怎么能够将权利更集中、让皇权更强势。
“传礼部尚书觐见。”康熙随手拿起一份折子,吩咐道。
不是云荍真的这么重要,一封信就能让他把礼部尚书叫进来喷一顿。
而是云荍这封信提醒了他,宫里的礼仪一直不算完善,一个后妃的册封礼就前前后后修改了不下七八次,还定不下来最终版本。
而明年,太子妃就该定下来了,而太子大婚的礼仪却还没有一个章程。
肯定是不能跟胤禔成婚时一样的规格,但胤礽又是大清建国以来第一位明旨册封的太子,根本没有先例可循。 ↑返回顶部↑
想着想着又想远了,康熙微不可察的叹气,年纪愈大,对现实看的愈清,年轻时的雄心万丈反倒愈见消磨,更多的时候,他都是在考虑,怎么能够将权利更集中、让皇权更强势。
“传礼部尚书觐见。”康熙随手拿起一份折子,吩咐道。
不是云荍真的这么重要,一封信就能让他把礼部尚书叫进来喷一顿。
而是云荍这封信提醒了他,宫里的礼仪一直不算完善,一个后妃的册封礼就前前后后修改了不下七八次,还定不下来最终版本。
而明年,太子妃就该定下来了,而太子大婚的礼仪却还没有一个章程。
肯定是不能跟胤禔成婚时一样的规格,但胤礽又是大清建国以来第一位明旨册封的太子,根本没有先例可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