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闰情伏在他怀中,眼中湿润:“带我去吧,我这过一日少一日的,当全我心意,我也总该去见见柔儿。”
  夏侯至没办法,命人备车,车厢内铺了厚厚的被褥,帘子一放,他拥着发妻吩咐车夫行驶务必平缓,朝永安里来了。
  门口,桓行懋知道他要来,早听从父亲的安排亲自来迎,等人一露面,十分亲近地趋步上前:
  “太初!”
  听闻车内有压抑的轻咳声,有些疑惑地看向夏侯至,他笑笑:“内子想过来见见清商和柔儿。”
  再听这一声柔儿,桓行懋心境复杂,那个女郎,自从进了家门他是一面不曾见过,也没理由去见。阴差阳错的,她竟然是来洛阳定亲且暂住到自己家来了。
  那又如何,桓行懋心底微叹,拂去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命人把李闰情送到后院,自己带夏侯至先去见父亲。
  庭前透着一点微光,两旁木叶萧萧,夏侯至记得桓睦居所有几株老树,一到槐序,枝叶繁茂直伸到窗下,常栖飞鸟弄舌,子上那时偶少年心性上来拿弹弓射鸟,引得桓夫人张氏骂他。
  刚欲撩袍上去,见桓行简端着药碗娴熟地朝廊下一站,滤起药渣,一面微笑说:
  “你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离入v越来越近了,头秃。
  第17章 愁风月(5)
  屋里,桓睦在榻上眯眼小憩,一床被衾松松搭在身上,听到夏侯至的行礼声,才慢慢睁眼,苍然问:“是太初啊?”
  “是晚辈。”夏侯至坐在婢子搬来的胡床上,“太傅近日好些了吗?”
  “如故而已,我听子元说你明日便要启程?”桓睦眉头微微一皱,喝下半碗汤药,一旁,桓行简把碗接过递上了巾子。
  桓睦一面轻拭嘴角,一面又在婢子端来的水盆里盥洗了手:“长安一线,是我大魏西北边防重地,西蜀蠢蠢欲动,太初军国大政要多放心上。再有子上,他并无戎马经验,劳你多担待。”
  “太傅客气了,”夏侯至起身,欲要亲自伺候他一回,桓行简看在眼里,一笑而过,示意婢子退下。
  也不过是递巾抹手,拾掇两下被子,见桓睦说完这些竟然慢慢歪了头,未几,鼾声如闷雷,夏侯至同桓行简对视一眼,桓行简做了个“请”的手势两人结伴而出。
  “太傅的话都是肺腑之言,”桓行简转头看了看屋里亮起的灯,眉目舒展,下巴一抬,“到厅里用饭,我让人去请清商。”
  夏侯至遗憾说:“我本还想请教太傅伐蜀事宜,看来,不便再叨扰他了。”
  “军国大事,尚未尘埃落定,太初再等等,等太极殿里陛下和大将军等文武重臣商议过了,自然有良策。”桓行简漫不经心撩袍下了台阶,步履沉稳。
  “可朝廷上下,除却太傅征伐多载立功无数,还能有谁比他更了解军国大事?不请教太傅,又能请教何人?”
  桓行简眉头微挑,一笑道:“征东将军王淩,坐镇扬州,他比太傅还要年长一岁,南征北战,曾和太傅一样,都是当年魏武丞相府的掾属。与吴作战,骁勇异常,一身累累功勋,不比太傅差。太初何不问计王将军?他可比太傅康健得多。”
  末了这句,带点些微的玩笑意思。帝国的东线,王凌独占一方,坐镇扬州,是抗吴前沿,他的资历在本朝和桓睦一样,数一数二的老。因此,便是大将军刘融想往这水泼不进针扎不透的地方插进去一脚,也并非易事。
  夏侯至心知肚明,目光调转,向桓行简建议说:“让柔儿也过来吧,没有外人。”
  后院里,几株公孙树一身金黄,掉得却厉害,道边动辄落成厚厚一层。间或秋风大作,落叶窈窕回旋腾挪着往无尽苍穹舞去。嘉柔喜欢临窗看景,不让人扫,一地纯然的金,映着头顶碧蓝的天,是一派本真的屏风架子般,天地的颜色都在上头。
  她趴在窗子那等许久,崔娘几次要关窗,嘉柔不肯,直到夏侯妙李闰情两个现了身。
  可再见她俩个,嘉柔却生怯意,她不是姊姊们嘴里的“柔儿”了呀,如是一想,目光跟着闪躲只把睫毛一垂,细细喊“姊姊”。
  几人说半晌的话,见嘉柔始终含羞低首,夏侯妙和李闰情不知内情只当嘉柔长大了此次又是来说亲,小儿女的心事,多半如此。
  “清商,”李闰情把手中的茶瓯慢慢放下,她体弱,这半日的话已经耗费不少精神,“我有几句话想单独跟柔儿说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