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兽世种田日常 第19节(3 / 4)
又是满载而归的一日!
回到族中后,竹伊将篓中的麦穗平铺在地面上,等待来自阳光的热意将麦粒晒干。
这些麦子并不是很多,竹伊便也没做连枷,只拿了个竹筒轻轻敲打。
在力道稳定的敲打下,麦粒逐渐脱离麦穗的怀抱,跌落在地面上,静静接受阳光的洗礼。
此时正好扬起一阵风来,带着轻飘飘的麦穗壳飞旋出地面,留下沉重的麦粒独自待在地上。
竹伊取出一个簸箩来,将麦粒扫做一堆放在簸箕上,借着巧劲上下颠动簸箕,将麦粒中的麦芒以及糠皮簸出。
簸箕中筛好的麦粒颗粒饱满,带着微微明黄的颜色,在阳光底下升腾出谷物的香气。
她蹲在一旁,仔细挑选出大颗饱满的麦粒留作下一年的种子。这里的气候放在前世,大约相当于淮河南侧一点的位置,四季温度相对北方高上些许却也没有达到温暖如春的效果,冬季会有大雪,夏季会很是炎热。
再加上竹伊发现这些小麦时同前世的麦收时节差不多,由此倒是可以推断出,这些小麦都是冬小麦。
冬小麦是在秋季播种,第二年的初夏收获,一年只种上一季。夏季到秋季这段时间,北方也不会让土地空闲下来,往往会种上涨势较快的玉米,秋季收割后再继续播种冬小麦。
水稻倒是可以连续种上两季,算起来也接近水稻成熟的时间了,希望族中能早些找到水稻。
族中近来也在慢慢开辟田地,目前地中种植的大多是莴笋和辣椒,还有一块地专门用于种植竹伊找到的蒜苗。
竹伊脑中乱七八糟地想着种田的事情,手下的动作不停,捡出满满两罐的小麦种子来,晒干后放到山洞内的架子上,小心地保存起来。
剩下的麦粒收起来也有大约五六斤,竹伊想了想,要蒸成馒头显然不够族中一人一个,更何况缺乏适合的水果,她还没将酵母鼓捣出来,做成面条自然也更是不够。
倒不如烙成馅饼,薄薄的面饼中包着汁水丰沛鲜香的肉馅,光是想一想,竹伊的口水都险些滴落出来。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将麦粒磨碎成面粉。山间最不缺少的自然是石头,下午狩猎队归来后,竹伊找来几个兽人,一同挖了一块厚厚的圆形石板出来,石板中央凿出凹陷,比边缘低上一些,用于放置磨好的谷物。
中央摞上一块稍小的圆形石盘,同底部的石板紧密贴合,上方凿出浅浅的凹槽。
顶上的磨盘要麻烦些,力气较大的青石同白竹一起用一头磨得尖尖的石杵在一块厚些的石盘上打磨了半日,才终于凿出一个磨眼来。磨眼的另一侧也凿出一个小洞来,在小洞中装入推动上扇转动的木制把手,将没有把手的一面凿出相对应的凹槽,放在下扇上,一个简易的小石磨大告成功!
竹伊将麦粒倒入磨眼中,一旁的青石握着木制把手转动上方的磨石,麦粒在两扇磨石的挤压下逐渐变形,种皮爆裂开,露出洁白的内里。
褪去外壳的麦子在细细的研磨下变为粉状,随着凹槽的转动从两扇磨石间溢下,静静地躺在最下方的石板上。
磨好的面粉带着浅浅的黄色,内里掺杂着磨碎的麸皮。不过竹伊也并不在意,能吃到面粉她就已经很是满足了。更何况,麦子的麸皮中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吃上些也有好处,只不过相比细腻的面粉而言会有些粗糙罢了。
竹伊将面粉用竹枝制成的小扫帚扫到一个大大的盆中,加入清水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盖上一个竹篾编成的锅盖防止面团干硬。
洗净后还带着水珠的莴笋同竹笋一起被细细剁碎,加入到剁好的肉馅中。
八角同花椒一起放入锅中炒香,晾至微温,用一根光滑的石棍将其碾碎成粉状,同适量的细盐一起加入肉馅之中。再挤入些许黄酸果以及葱姜果的汁液去腥提鲜,嗑入五枚竹鸡蛋,将馅料搅拌均匀。
从一旁的面团中揪出一小团,用石棍擀成一张圆圆的饼,包进满满当当的肉馅,合拢后压成饼状放在一旁。
阿岚守在热好油的陶锅前,将竹伊包好的馅饼拿来放到锅中煎烤。面皮在遇到金黄的热油时发出滋滋的声响,将热意一并传至肉馅之中,整个馅饼变得微微鼓胀,带着热油与淀粉相遇的独特香气,在陶锅中美滋滋地烙烤着。
用木铲子将馅饼翻个面来,金黄的一面不舍地从热油中离开,奔向热气的怀抱。另一面则顺理成章地投入热油之中,在时光与热油的催化下转变为金灿灿的黄色。
竹伊jsg仔细数着数量,估摸着每一团面团的大小,馅饼做得皮薄馅大,做出的馅饼数量恰好一人能分到巴掌大的两个馅饼。
烙得金黄酥脆的馅饼香软厚实,酥香的表皮将饱满的肉汁紧紧锁在怀中,直至牙齿的加入,压抑已久的鲜美肉汁陡然迸溅到唇齿之间。
加入莴笋与竹笋碎的馅料并不显得油腻,一口咬下,滑嫩的肉馅间时不时跳出几颗清新咸香的笋粒来,混着饱满的肉汁在舌尖炸开。 ↑返回顶部↑
回到族中后,竹伊将篓中的麦穗平铺在地面上,等待来自阳光的热意将麦粒晒干。
这些麦子并不是很多,竹伊便也没做连枷,只拿了个竹筒轻轻敲打。
在力道稳定的敲打下,麦粒逐渐脱离麦穗的怀抱,跌落在地面上,静静接受阳光的洗礼。
此时正好扬起一阵风来,带着轻飘飘的麦穗壳飞旋出地面,留下沉重的麦粒独自待在地上。
竹伊取出一个簸箩来,将麦粒扫做一堆放在簸箕上,借着巧劲上下颠动簸箕,将麦粒中的麦芒以及糠皮簸出。
簸箕中筛好的麦粒颗粒饱满,带着微微明黄的颜色,在阳光底下升腾出谷物的香气。
她蹲在一旁,仔细挑选出大颗饱满的麦粒留作下一年的种子。这里的气候放在前世,大约相当于淮河南侧一点的位置,四季温度相对北方高上些许却也没有达到温暖如春的效果,冬季会有大雪,夏季会很是炎热。
再加上竹伊发现这些小麦时同前世的麦收时节差不多,由此倒是可以推断出,这些小麦都是冬小麦。
冬小麦是在秋季播种,第二年的初夏收获,一年只种上一季。夏季到秋季这段时间,北方也不会让土地空闲下来,往往会种上涨势较快的玉米,秋季收割后再继续播种冬小麦。
水稻倒是可以连续种上两季,算起来也接近水稻成熟的时间了,希望族中能早些找到水稻。
族中近来也在慢慢开辟田地,目前地中种植的大多是莴笋和辣椒,还有一块地专门用于种植竹伊找到的蒜苗。
竹伊脑中乱七八糟地想着种田的事情,手下的动作不停,捡出满满两罐的小麦种子来,晒干后放到山洞内的架子上,小心地保存起来。
剩下的麦粒收起来也有大约五六斤,竹伊想了想,要蒸成馒头显然不够族中一人一个,更何况缺乏适合的水果,她还没将酵母鼓捣出来,做成面条自然也更是不够。
倒不如烙成馅饼,薄薄的面饼中包着汁水丰沛鲜香的肉馅,光是想一想,竹伊的口水都险些滴落出来。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将麦粒磨碎成面粉。山间最不缺少的自然是石头,下午狩猎队归来后,竹伊找来几个兽人,一同挖了一块厚厚的圆形石板出来,石板中央凿出凹陷,比边缘低上一些,用于放置磨好的谷物。
中央摞上一块稍小的圆形石盘,同底部的石板紧密贴合,上方凿出浅浅的凹槽。
顶上的磨盘要麻烦些,力气较大的青石同白竹一起用一头磨得尖尖的石杵在一块厚些的石盘上打磨了半日,才终于凿出一个磨眼来。磨眼的另一侧也凿出一个小洞来,在小洞中装入推动上扇转动的木制把手,将没有把手的一面凿出相对应的凹槽,放在下扇上,一个简易的小石磨大告成功!
竹伊将麦粒倒入磨眼中,一旁的青石握着木制把手转动上方的磨石,麦粒在两扇磨石的挤压下逐渐变形,种皮爆裂开,露出洁白的内里。
褪去外壳的麦子在细细的研磨下变为粉状,随着凹槽的转动从两扇磨石间溢下,静静地躺在最下方的石板上。
磨好的面粉带着浅浅的黄色,内里掺杂着磨碎的麸皮。不过竹伊也并不在意,能吃到面粉她就已经很是满足了。更何况,麦子的麸皮中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吃上些也有好处,只不过相比细腻的面粉而言会有些粗糙罢了。
竹伊将面粉用竹枝制成的小扫帚扫到一个大大的盆中,加入清水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盖上一个竹篾编成的锅盖防止面团干硬。
洗净后还带着水珠的莴笋同竹笋一起被细细剁碎,加入到剁好的肉馅中。
八角同花椒一起放入锅中炒香,晾至微温,用一根光滑的石棍将其碾碎成粉状,同适量的细盐一起加入肉馅之中。再挤入些许黄酸果以及葱姜果的汁液去腥提鲜,嗑入五枚竹鸡蛋,将馅料搅拌均匀。
从一旁的面团中揪出一小团,用石棍擀成一张圆圆的饼,包进满满当当的肉馅,合拢后压成饼状放在一旁。
阿岚守在热好油的陶锅前,将竹伊包好的馅饼拿来放到锅中煎烤。面皮在遇到金黄的热油时发出滋滋的声响,将热意一并传至肉馅之中,整个馅饼变得微微鼓胀,带着热油与淀粉相遇的独特香气,在陶锅中美滋滋地烙烤着。
用木铲子将馅饼翻个面来,金黄的一面不舍地从热油中离开,奔向热气的怀抱。另一面则顺理成章地投入热油之中,在时光与热油的催化下转变为金灿灿的黄色。
竹伊jsg仔细数着数量,估摸着每一团面团的大小,馅饼做得皮薄馅大,做出的馅饼数量恰好一人能分到巴掌大的两个馅饼。
烙得金黄酥脆的馅饼香软厚实,酥香的表皮将饱满的肉汁紧紧锁在怀中,直至牙齿的加入,压抑已久的鲜美肉汁陡然迸溅到唇齿之间。
加入莴笋与竹笋碎的馅料并不显得油腻,一口咬下,滑嫩的肉馅间时不时跳出几颗清新咸香的笋粒来,混着饱满的肉汁在舌尖炸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