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决胜千里(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文君只笑了笑,继续低头喝茶。
  对他而言,这个督师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下头的巡抚、知府沟通的都十分的顺畅,几乎没有什么阻碍。
  只要人协调好了,那么一切便都稳妥了。
  不过在又一个月之后,自南京和闽粤的奏报却令张静一忧心。
  一方面是闽粤千户所已经在吕宋和琉球等地确定,欧罗巴果然是带着声势浩大的舰队来了。
  不只是西班牙,还有葡萄牙人以及荷兰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瑞士雇佣军,以及什么法兰西王国的军马。
  这几乎是一次倾巢而出的联合行动,也不知是不是尼德兰人巧舌如簧,竟是说动了欧罗巴几乎所有的大国都寄望于来此分一杯羹。
  据说舰船有数百上千条,至于其中的战船是多少,便不得而知了。
  只知道规模尤其的庞大。
  在舰队抵达之前,就有紧急的快船火速抵达吕宋、苏门答腊,甚至还有琉球等地,让他们紧急囤积物资,尤其是粮食和火药,为这浩荡的舰队,做好补给的准备,几乎所有的殖民地,都在提前修建简易的码头和港口,作为沿途的补给之用。
  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可是得知真正要来张静一却还是不敢小看的。
  而另一方面,则是南京城锦衣卫送来的消息,他们将督师上任之后的作为,细细的记录下来,送至张静一这里。
  张静一看过之后,大为失望,起初他对王文君的能力,倒没有什么太大的反感,毕竟督师的职责本来就在于沟通,能管好数省,调配好资源,学那当初的总督胡宗宪一般,而后放手让前方的将领们去好好去打就好了。
  可是……这家伙的作为,让张静一觉得有些玄乎。
  因而,他紧急至西苑,谈及此事。
  天启皇帝也是目瞪口呆:“此人玩什么名堂,他这是要做什么?朕让他去江南,不是让他去吟诗作赋的。”
  说罢,天启皇帝也勃然大怒,立即召内阁诸学士觐见。
  黄立极等人忙是请见。
  不等他们行礼,天启皇帝道:“诸卿自己看看吧。”
  说罢,命宦官将奏报送至他们手里传阅。
  大家看过之后,都不吭声。
  天启皇帝道:“身为督师,岂可如此不务正业?”
  黄立极尴尬的道:“陛下……公务闲暇……”
  “这是公务闲暇吗?这都什么时候了?”
  “陛下……”倒是礼部尚书杨景辰咳嗽一声,道:“臣倒以为,历来统兵者,大多好此道,并无什么不可。”
  自吏部尚书调为了工部尚书,期间又有尚书致士,因而这六部的部堂,进行了一些调整,如今新任的礼部尚书,却是杨景辰,杨景辰此人,也是翰林出身,而他的名声很大,其中最大的功绩,便是任《三朝要典》的副总编撰。
  别看《三朝要典》只是一部书,这这一部书,却大致相当于是《永乐大典》,在这个时候,编修要典乃是大臣最重要的职责,譬如这《三朝要典》,总编修往往是内阁大学士,当然,大学士很忙,只能负责一些校对的工作,这真正编修的事,就落到了像杨景辰这样的副编撰身上。
  这可是肥缺中的肥缺,因为修书几乎是所有大臣们梦寐以求之事,不但名留青史,而且也代表了你的学问一定高深。
  而学问……则是读书人入仕的最重要衡量指标。
  《三朝要典》一修成,杨景辰便立即任了礼部左侍郎,不久,就升尚书,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