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邀请周瑜(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自古秋冬便是杀伐的季节。古语有云,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春、夏、秋三季农忙,谷物收获之后,才有了足够的物资,也有了足够的人员,是故俗语有“打秋风”一说,即是指秋收之后兴兵。
  然而刘征其实并不因此局限,现在的刘征,在经过了三年的休养生息和储蓄之后,早已是万事俱备。只是恰好三年之期已到,于是便也趁着曹孙大战方罢,兴兵讨伐不臣!
  至于到底谁是不臣,其实站在刘征的角度来说,曹操、孙权两者都是不臣,甚至有可能孙权的“不臣”还要比曹操更严重一些。
  不过在仔细计议了眼下的利弊态势之后,刘征最终还是决定先维持与孙权的表面和平,先对老谋深算的曹操动手!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操虽然战败,但在刘征看来,曹操依旧比孙权更加危险!
  刘征顺利的过境南阳,一路往颍川、河南尹交界处行军而来,几乎日行五六十里。一支如此庞大的部队,这样的速度已经是十分惊人了!
  南阳、颍川、河南尹三郡交界之处,名曰鲁阳,其地有鲁山,因县在鲁山之南,山南水北谓之阳而得名。
  这鲁阳便是当年孙坚自长沙北上,与后将军袁术合兵之处!如今刘征亦率兵到此,正是因为鲁阳地接三郡,与当年孙坚、袁术的思路不谋而合。
  虽然汉王与东吴早有密约,此行不是为讨伐东吴而来,但周瑜却不敢有丝毫大意。在得知了汉王行程之后,周瑜亲自来到了昆阳坐镇。
  周瑜行事大胆,但同时却也行事谨慎,当然,周瑜其实也有想看看汉王军阵之意。
  对周瑜来说,只有汉王是其还未交过手的对象。若是有一天自己对上汉王,到底谁胜谁负呢?周瑜不得而知,但心中对此却一直都引以为憾。
  驻防昆阳的东吴将领是黄盖、太史慈,刘征听闻太史慈就在昆阳,不禁想起了当年琅琊旧事!
  “公与,鲁阳距昆阳多少路程?”刘征忽然问道。
  沮授上前回答道:“不足百里!”
  “听闻太史慈驻防昆阳,此事确否?”刘征又问道。
  沮授早已派人打探清楚,于是回话道:“不止太史慈,据报日前周瑜也已经到了昆阳。”
  听到周瑜也来凑热闹,刘征不禁笑了,这个江东周郎,大名如雷贯耳,可惜未曾一会!刘征倒也真想见识见识这周瑜到底是怎样一人物!
  想到这里,刘征忽然升起一个念头,于是对贾诩、沮授说道:“大军至鲁阳之后,当誓师伐曹!本王欲请太史慈至鲁阳一会,以谢当年之义,并请周瑜前来一观盛会,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二人听了刘征的话,初时不解其意,但很快便明白了其中深意。
  “汉王是欲以此告诉那孙权,此行只为伐曹,与东吴绝无敌意对否?”贾诩问道。
  刘征当然不会无缘无故请周瑜来观兵!在得知周瑜亲自到了昆阳之后,刘征便明白,这是东吴对自己并不放心,还在担心万一自己反悔,转攻东吴怎么办!
  为此,刘征才突然起意,要请周瑜、太史慈前来观鲁阳盛兵之会。这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周瑜、告诉孙权,自己此番决定不会是东吴的威胁,如此,才可以免去两边互相提防猜忌的危险。
  能够敞开让对手来看,这便足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当然,虽然刘征有这样的提议,周瑜敢不敢来还是个问题。
  沮授便提出疑问道:“只怕是周瑜无此胆量啊!周瑜堂堂东吴大将军大都督,岂敢轻易离开驻地?”
  刘征早就想到了这一节,言道:“周瑜一向自视甚高,我今坦诚相待,倒也可以看看他周瑜是否名实相副!去把,就按本王说的办!至于来不来,那就是看周瑜自己怎么决定了!不过,太史慈是一定要请到!”
  刘征一直都记着当年太史慈曾放过自己一条生路,刘征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这么多年过去,一直没能当面向太史慈道谢,这一次离的这么近,刘征不想再错过这个机会。
  于是,沮授随即尊奉汉王之命,向昆阳发出了邀请。
  周瑜这边正密切关注汉王动向,提防汉王另有图谋,突然接到汉王邀请,众将都不禁有些疑惑。
  太史慈倒是有些兴奋,想不到汉王还记得自己,当年不过是举手之劳,如今被汉王如此尊重,太史慈自然也觉得十分光彩!
  周瑜一番思索,继而淡定笑道:“汉王盛情相邀,却之不恭!回复来人,就说我周瑜一定前去为汉王助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