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3 / 4)
荣禧堂里,贾母打发走了无关人员,将对贾珠亲事的安排告诉了王夫人。
“老太太,您说的可是长安节度使云光?媳妇记得他们家好像并无嫡出的女儿。”
王夫人听到老太太将她挑的人选说了,当即皱眉回想着云光的家事。
长安节度使云光是贾家的世交,两家往来也甚密。王夫人知道云家只有一位庶出的姑娘。听到贾母提起云光之女,王夫人便有些个不乐意。
长安节度使是从二品的官职,这个家世倒是没得说的。只王夫人是看不上庶出子女的,总觉得他们血统卑贱,习得其母一身下贱习性。
当然这种看法,是每个嫡妻都会有的,当年的贾母也是这么想的。
可惜时过境迁,她儿子有个好老子。而她的孙子则是没个出息的亲爹。
“云氏记在云太太名下,也算嫡女。云太太膝下空虚,云大人的几个儿子都是云氏的亲兄弟。”
这么一看,这门亲事也算是不错了。
贾母看了一眼王夫人,“就怕是这样的亲事,人家还瞧不上咱们珠儿呢。”
王夫人心下一窒,脸上也有些不好看。
她只顾着嫌弃人家姑娘的出身,却忘记自家儿子是什么情况了。
没了监生名额的儿子,现在也没考功名。荣国府是大房的,她男人只是一个五品小官,人家能看得上自家儿子吗?
换了是她自己,怕是也不会选这样的人家作亲。
“元姐儿在宫里...”
贾母又道,“就是因为元姐儿在宫里,借着她的东风,老婆子才舍出脸面去求亲。即使这般,人家也不一定会同意。”
王夫人面上略红,有些不自在的扯了扯自己腕上挂着的一串佛珠,“刚刚我嫂子来消息说,我哥哥可能又要升迁了。”
她儿子至少还有个前途似锦的亲娘舅呢。
贾母挑眉,“那倒是好事,回头消息准了,别忘记准备一份贺礼。听说你哥哥过继的那个孩子也跟你嫂子回京城了?”
人家有自己的儿子,外甥又算是个什么东西。
“...是,听说长得玉雪可爱,极是灵透。”
“你是做姑母的,都是兄长家的孩子,还是一视同仁的好。”接过鸳鸯递过来的茶,贾母轻轻抿了一口,又继续说道,“你二哥人到中年才得了这一个儿子,怕是宝贝得紧。老婆子听说凤丫头机灵,很是能言擅辩,等出了你哥哥的孝也接过来住两天。”
一段话,贾母说的轻描淡写,却也点出了王仁兄妹的尴尬处境,以及暗示了王夫人娘家的这三个侄子侄女,哪个是重点。
王夫人不傻,话说到这份上,还有什么听不明白的。摸了摸手腕上自小儿子丢后便带上的佛珠,王夫人也附和了贾母几句。
对于贾珠这件婚事,贾母其实把握并不大。不过到底是人老成精,她相中了云家姑娘,却并没有先派人去云家提亲,而是收买了云光妻妾身边的管事嬷嬷。
对着云太太李氏说了一些这门亲事的缺点,又对着云氏的生母周姨娘说了一通这门亲事的优点,等到说得这二人都有些意动的时候,贾母才请了官媒上门提亲。
果然,亲事一提出来,云光虽有迟疑,但是云家后院的意见却是极统一的。
因为贾母心更黑的却是,趁着云家姑娘出门上香的时候,还安排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戏码。
当然了,贾母也知道过犹不及,她只是安排了让云家姑娘在一旁看着贾珠以理服人的教化那些愚昧无知的‘乡野村夫’......
(→_→) ↑返回顶部↑
“老太太,您说的可是长安节度使云光?媳妇记得他们家好像并无嫡出的女儿。”
王夫人听到老太太将她挑的人选说了,当即皱眉回想着云光的家事。
长安节度使云光是贾家的世交,两家往来也甚密。王夫人知道云家只有一位庶出的姑娘。听到贾母提起云光之女,王夫人便有些个不乐意。
长安节度使是从二品的官职,这个家世倒是没得说的。只王夫人是看不上庶出子女的,总觉得他们血统卑贱,习得其母一身下贱习性。
当然这种看法,是每个嫡妻都会有的,当年的贾母也是这么想的。
可惜时过境迁,她儿子有个好老子。而她的孙子则是没个出息的亲爹。
“云氏记在云太太名下,也算嫡女。云太太膝下空虚,云大人的几个儿子都是云氏的亲兄弟。”
这么一看,这门亲事也算是不错了。
贾母看了一眼王夫人,“就怕是这样的亲事,人家还瞧不上咱们珠儿呢。”
王夫人心下一窒,脸上也有些不好看。
她只顾着嫌弃人家姑娘的出身,却忘记自家儿子是什么情况了。
没了监生名额的儿子,现在也没考功名。荣国府是大房的,她男人只是一个五品小官,人家能看得上自家儿子吗?
换了是她自己,怕是也不会选这样的人家作亲。
“元姐儿在宫里...”
贾母又道,“就是因为元姐儿在宫里,借着她的东风,老婆子才舍出脸面去求亲。即使这般,人家也不一定会同意。”
王夫人面上略红,有些不自在的扯了扯自己腕上挂着的一串佛珠,“刚刚我嫂子来消息说,我哥哥可能又要升迁了。”
她儿子至少还有个前途似锦的亲娘舅呢。
贾母挑眉,“那倒是好事,回头消息准了,别忘记准备一份贺礼。听说你哥哥过继的那个孩子也跟你嫂子回京城了?”
人家有自己的儿子,外甥又算是个什么东西。
“...是,听说长得玉雪可爱,极是灵透。”
“你是做姑母的,都是兄长家的孩子,还是一视同仁的好。”接过鸳鸯递过来的茶,贾母轻轻抿了一口,又继续说道,“你二哥人到中年才得了这一个儿子,怕是宝贝得紧。老婆子听说凤丫头机灵,很是能言擅辩,等出了你哥哥的孝也接过来住两天。”
一段话,贾母说的轻描淡写,却也点出了王仁兄妹的尴尬处境,以及暗示了王夫人娘家的这三个侄子侄女,哪个是重点。
王夫人不傻,话说到这份上,还有什么听不明白的。摸了摸手腕上自小儿子丢后便带上的佛珠,王夫人也附和了贾母几句。
对于贾珠这件婚事,贾母其实把握并不大。不过到底是人老成精,她相中了云家姑娘,却并没有先派人去云家提亲,而是收买了云光妻妾身边的管事嬷嬷。
对着云太太李氏说了一些这门亲事的缺点,又对着云氏的生母周姨娘说了一通这门亲事的优点,等到说得这二人都有些意动的时候,贾母才请了官媒上门提亲。
果然,亲事一提出来,云光虽有迟疑,但是云家后院的意见却是极统一的。
因为贾母心更黑的却是,趁着云家姑娘出门上香的时候,还安排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戏码。
当然了,贾母也知道过犹不及,她只是安排了让云家姑娘在一旁看着贾珠以理服人的教化那些愚昧无知的‘乡野村夫’......
(→_→)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