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13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见杨蔓娘进来,孙婶指了指择好的菜蔬和切好的肉片儿, 笑着道:
  “都是现成的东西,朝食大娘子想吃什么,我现做一碗吧!”
  “热几个馒头, 再烧个豆腐汤吧!”
  起来太早也没什么胃口, 杨蔓娘再厨房里左右打量了一番问道:
  “二郎和三娘都起来了吗?”
  “家里没有准备酒水,二公子起来吃罢饭,去瓦子里买招待客人的酒了,三娘子应该还未曾起来。”
  “哈哈, 谁说我没起来, 我这不来了嘛!”
  两人正说着话儿,老三杨盼娘穿着和杨蔓娘一模一样的兔皮袄,从穿堂走了进来, 笑眯眯的道:
  “孙婶,给我也做一碗豆腐汤,等吃罢了,我和大姐去巷子口的鲜花铺子里买些花篮回来,今儿待客屋子里可不能没有鲜花。”
  宋人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鲜花。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这便是宋人风雅诗意生活的写照。
  大宋的街头巷尾,遍布着各色的鲜花铺子,一枚小小的马头竹篮里,盛放的是四季的花草葳蕤。与炎热夏日的浅色花篮不同,寒冷的冬日,花篮里鲜花的色调则更为鲜艳。
  姐妹俩吃罢饭,出门一进巷子口的苏家花铺子,便瞧见铺子门口的棚下,满篮子的带叶山茶花,红彤彤的,搭配着绿萼梅、腊梅、瑞香和白水仙依次插放,丰满错落的花朵,娇艳的绽放在这万籁俱静的凛冬时节,为洁白的天地增添了一抹亮色。
  “哎呀,大娘子和三娘来啦!”
  杨蔓娘是这家花铺的常客,正在修剪花枝的店主苏娘子笑眯眯的招呼道:
  “想簪什么花,或是买花篮,插瓶,随意选就是。”
  “好。”
  再过一个时辰客人也就陆陆续续的到了,杨蔓娘也不耽误时间,直接选了四篮子山茶花,又选了两篮子腊梅配白水仙,两篮子插好的红梅白梅。
  老三杨盼娘喜欢簪花,选了两小簇瑞香,加起来一共花了三百零三文。
  “阿鹤,快出来帮大娘子把花篮送过去。”
  因着选的多,苏娘子给抹了零,又转头叫后院的儿子出来帮忙送货。
  “晓得了。”
  不大一会儿,一个十五六岁,读书人模样的清秀少年从后院走了出来,正是苏娘子的儿子姜鹤。
  推着鹿车,帮杨蔓娘把花篮装上车,脸色微红的道:
  “大娘子,咱们这就走吧!”
  “好,多谢你。”
  杨蔓娘笑眯眯的道。
  她对这个腼腆的少年挺有好感的,当然这种好感不是指男女之情,大抵算是一种对弟弟的欣赏。姜鹤在城西的太白书院读书,不同于时下的很多读书人,只读书不事生产,姜鹤每次放假回家,读书之余,都帮着苏娘子送花做事,和自家老二杨士林一样,是个很懂事的少年。
  “哈哈,大娘子!我们是来早了嘛!”
  才进院门,便瞧见朱旭一家,报房的刘账房夫妻俩,还有朱贵一家已经来了,众人正站在前院新搭的灶台旁,一边烤火,一边寒暄。
  这就是中产宋人在自家办宴席的真实场面,没有太多的讲究,准备工作都在院子里,客人来了也都看得见,和现代农村大席有点像,在外面支起大锅,现炒现往桌子上上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