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118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人一猫顿时来了精神,跟着看热闹的人群往前挤去。
  要说,最近汴京城里,最幸福又最水深火热的是谁?毫无疑问,要数大相国寺桥市的算命先生了!
  是的,你没听错,算命先生!
  你道这是为何?
  夏日炎炎,客官你且喝一盏香饮子,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一切,都还要从墨瑾公子的新话本儿《杨卿臣的随身师父》说起,自从那那墨瑾公子在话本儿里写了,那主角儿杨卿臣的蝙蝠玉佩,是从大相国寺桥市一个算命先生手里买的之后,汴京的算命先生就成了香饽饽了。
  每日里都有那那看过话本儿的小郎君,络绎不绝的来到大相国寺桥市,试图找出那个算命先生,也买一只蝙蝠玉佩。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汴京人最不缺乏的就是商业头脑,初时,这些算命先生遇到这种事儿还很懵逼,但很快便有一个心思活络的算命先生,按着话本儿上的样子,找商家定做了一批蝙蝠玉佩,专门卖给这些小郎君了。
  然后,这些买到蝙蝠玉佩的小郎君便带着玉佩到处炫耀,引得同窗好友羡慕不已,纷纷来买。慢慢的便在各大学堂里形成了一种佩戴蝙蝠玉佩的风气,之后这种风气便渐渐在汴京男子中扩散开来,后来,就连文人雅士之间互相送礼都送对方蝙蝠玉佩。
  以至于到后来,这几乎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产业链,其他桥市的算命先生也不算命了,纷纷搬着凳子来大相国寺桥市摆摊儿卖玉佩。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却说此刻,一家挂着“刘瞎子算命”算命摊子前,两个穿着光鲜亮丽的小衙内,正在为争夺一只蝙蝠玉佩而竞价。
  这种情况,这段时间在大相国寺桥市算是稀松平常,周围人早已习惯这种场面,站在一旁看乐子看的津津有味。
  “我出三两银子!”
  先是那个穿着一身红衣,公鸭嗓的衙内叫价。
  “三两一文!”
  另外一个带着少年气的声音的衙内加价。
  “五两!”
  “五两......一文!”
  声音少年气的衙内慢吞吞的,继续随后加价。
  “噗!”
  不过,这一文钱的加法 ,顿时引得周围响起一阵窃笑声。
  “我出十两!”
  公鸭嗓有些暴燥了,直接翻倍。
  “唔......十两一文!”
  加价的声音依旧慢吞吞的,却阴魂不散,莫名的有些气人。
  “高尧康!你他娘的能不能别一文一文的叫,买不起就别买!”
  高尧康?杨蔓娘原本都准备走了,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顿时往前凑了凑,定睛望去。
  就见一个约莫十五六岁,长相颇为秀气的小衙内,身穿宝石蓝的锦缎长衫,腰间挂着一枚明显价值不菲的羊脂玉玉佩,眼珠儿一转,摇着手里的折扇笑嘻嘻的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