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北宋有点怪 第391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点苏轼还是很拎得清的。
  在杭州官府长达两个月的辛劳下,杭州城大量外来人口流动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以杭州城为中心,再建两个西南西北附城,形成一个三角型的巨型城市群。
  至此,算上两个附城,杭州城的人口已破两百万,远超汴京,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城。
  也是真正的不夜城。
  这里繁华似锦,这里喧闹不停。
  但凡来过杭州城,得到许可在城里走了圈的海蛮子,都不愿意离开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但很可惜……北宋的户籍制度很严格的,色目人可不好在这里落户,他们只得来走马观花看一圈,然后带着留恋之情,无奈地离开。
  也有些大船主,仗着和杭州的‘经济’比较密切,去询问苏轼。
  “我想在中原落户,想当中原人。”
  “不行。”
  “陆真人身体都有我们一个女同胞,为何我们就不行。”
  苏轼冷笑道:“因为陆真人喜欢,人家长得漂亮,你一个大老爷们,凭什么让陆真人喜欢!”
  总之,色目人海商对杭州城又爱又恨,这座城市能让他们赚大钱,繁华美丽,还有‘神明’坐镇,是真正的人间天国。
  但……与他们色目人无关。
  这是宋人的城市,宋人的国度,宋人的神明。
  色目人想落户都做不到,就更别提去求仙缘了。
  仙缘亭前排队的全是宋人,也只能是宋人。
  负责维护秩序的衙役们,遇到长相不太像中原人的,甚至会去查询其户籍。
  这日,苏轼站在山脚上,看着上方巍峨的仙家山门,叹气说道:“无论何时,看到此情此景,都会生出人间不值得之感。”
  旁边的苏辙笑道:“你与陆真人相熟,不去求个仙缘?”
  “不用求,若是我有那资质,陆真人自然会给我机会,若是没有,他当然不提这事。”
  苏轼很看得开,他缓缓从队伍的旁边经过,走向仙缘亭。
  旁边排着队的人,见着他,都会笑着拱拱手,或者打声招呼。
  苏轼可以说是杭州数百年来,最平易近人的一位了,没有架子,出门就带上个仆人,穿着常服,一点架子也没有。
  甚至这位苏郡守不但愿意吃豚肉,还把豚肉做得很好吃,更为离谱的是,他居然把陆真人也带到了吃豚肉的邪路上去。
  现在豚肉已经不再低贱了,甚至已经开始超过羊肉的地位。
  很多时候,一样东西好不好,能不能被别人认同,就全看这东西能没有‘大人物’喜欢。
  陆森作为世间唯一公认的真仙,他都吃豚肉,其它人敢说这东西低贱?
  还是自认比仙人身份地位更高?
  豚肉的走红,使得民间的餐桌上多了一种肉食,顺便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好处……很多农户,可以割草养猪,或者是去山林里猎山豚,多得一笔收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